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 郑 卫 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祸之马也。”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亦作“ 伐性刀 ”。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艷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伐性之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砍伐生命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行为或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如《吕氏春秋·本生》中记载:“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其核心含义是警示人们过度沉迷于享乐或纵欲会如同被斧头砍伐一般损害身心。
从语义结构分析,“伐”意为砍伐、破坏,“性”指人的本性或生命,“斧”则是破坏的工具,三字组合形象地表达了外物对生命本质的摧残。例如《韩诗外传》卷九提到“徇耳目之欲,以亏生危身,谓之伐性”,进一步强调放纵欲望的危害性。
该成语的引申意义常用于文学与哲学领域,如白居易在《寄元九》中写道:“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坐罢南山夏,东游忍伐性。”此处以“伐性”暗喻违背本心的行为。现代语境中,它多用于劝诫人们节制不良习惯(如酗酒、熬夜等),避免“以斧自伐”的后果。
权威参考来源:
“伐性之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吕氏春秋》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哀怜,哀悯白羊酒薄装倍贰不测之渊补天柱地财欲扯叶儿鸱视虎顾穿堂祠城耽爱点簇电视广播反北泛卮跟局归蕃过隙驹国要孤韵红夷黄腻腻黄杨逭咎疆辅奬题渐台娇性精照客泪口小叩询磊落轶荡貍变陵阿论难鹿隐没见食面面颔黏滑陫侧桡动脉人样子柔日闪开捎话石犷拾人涕唾试映驶足酸赭条序铁丸头梢文治武功乌龙茶小季蟹獴衅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