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性之斧的意思、伐性之斧的详细解释
伐性之斧的解释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 郑 卫 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祸之马也。”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亦作“ 伐性刀 ”。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艷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词语分解
- 伐性的解释 危害身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
- 斧的解释 斧 ǔ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斧子。斧头。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用斧砍:斧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
网络扩展解释
“伐性之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词义解析
- 字面意义:指砍毁人性的斧头。其中“伐”意为砍伐,“性”指性命或生机。
- 比喻义:象征危害身心的事物,常用来警示过度沉迷享乐、美色等对健康的损害。
2.出处与典故
- 出自《吕氏春秋·本性》,原文提到:“靡曼皓齿(指美色),郑卫之音(指靡靡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古人将纵情声色、贪图安逸等行为比作“斧头”,认为它们会摧残人的本性与生命力。
3.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通常作宾语使用。
- 例句:如“旧社会,烟馆赌局如同伐性之斧,令许多人身心俱损”。
4.深层寓意
-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节制欲望的倡导,强调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破坏身心平衡,甚至危及生命。
- 与“烂肠之食”(暴饮暴食)、“四肢痹蹶”(缺乏运动)等表述并列,共同构成对奢靡生活的批判。
5.现代启示
- 虽源自古代,但其警示意义至今适用,可引申为对不良生活习惯(如沉迷网络、酗酒等)的告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吕氏春秋》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伐性之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严厉的手段来打击和削弱敌对势力。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斤”和“斧”,其中“斤”是一个古代兵器的名称,而“斧”是一种砍伐工具。它们都是有关暴力和攻击的象征。伐性之斧源自古代军事战争的时期,形容用强力手段来消灭敌对势力。
这个成语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是“伐性之斧”。不过,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句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打击弱势群体的暴力行为。比如:在社会中,我们要坚决抵制伐性之斧,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与伐性之斧类似的成语还有“御剑而来”,意思是用剑法来驯服敌人。反义词可能是“和平共处”,意思是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冲突。还有一些类似的组词如“伐木”、“性情”等。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需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矮子里拔将军标呈碧盈盈踩人残冻唱随樘柱春田慈佑东野败驾飞举锋手伏低做小拂袖而去古板扢搭孤月汉麻寒民皓首苍颜灰躯降雹基本法济颠几何学急流疾日巨鹿之战距堙孔盖零汤团领讨落雁马城明济耐磨啮坏迁侵奇离古怪青翰山芋涉道圣颜沈淫石垠殊议死肌私微踏槐桃李精神铁脚木鹅讬死魏科卧果儿遐烈涀水衔痛鲜灼小异大同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