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風諭的意思、風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風諭的解释

亦作“ 风喻 ”。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史记·三王世家》:“公卿使大臣请,遣宗正与太中大夫 公户满意 、御史二人,偕往使 燕 ,风喻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以岁时 汉 所餘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諭以礼节。”《汉书·艺文志》:“其后 宋玉 、 唐勒 , 汉 兴 枚乘 、 司马相如 ,下及 扬子云 ,竞为侈丽閎衍之词,没其风諭之义。”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及 熙尚 既平,厉兵西向,风諭诸将,使来合势,则 韩遂 等必不敢叛。” 清 谭献 《古诗录序》:“同时之人,未尝无支离涣靡之作,然其根也朴,其枝叶以焕丽,其合者皆风諭之遗也,晚 周 所纪,盖无让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風諭”(fēng y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含义

指以委婉的言辞进行劝告或开导,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该词强调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传达意图,而非直接命令或指责。


词源与历史用例

  1. 汉代典籍

    • 《史记·三王世家》记载,汉武帝曾派大臣“风喻”燕王,以劝导其行为。
    • 《汉书·艺文志》提到汉代辞赋家如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虽辞藻华丽,但“没其风諭之义”,即失去了劝诫的深意。
  2. 后世延续

    • 宋代陈亮在《酌古论》中用“风諭”描述曹操通过暗示联合诸将的策略。
    • 清代谭献的《古诗录序》也以“风諭”评价古诗中含蓄的教化功能。

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風諭》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风吹动的警告和告示”。它的拆分部首是“风”和“言”,其中“风”表示风的含义,用作声符旁,而“言”表示言语、说话的含义,用作义符旁。根据笔画顺序,它的笔画数是16画。 《風諭》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指通过风传达出的警告和告示。在繁体字中,该词则写作「風諭」。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常采用了简化的形式,例如「风谕」或「风诏」。这些形式中的“谕”和“诏”在意义上和“諭”相似,作为同义词可以互相替换。 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句可以是:“政府通过张贴《風諭》告示,提醒市民注意飓风的来临。”这里,“風諭”代表政府发布的飓风警告通知,目的是提醒市民要注意保护自己。 除了《風諭》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组词,例如“風諭者”表示发布风告警示的人;“風諭文”表示风告警示的文字内容。关于近义词,可以考虑使用“告示”或“通告”等词语来代替。反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示意”或“安抚”等词语来表示相反的意义。 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