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喜爱贤能的。《礼记·表记》:“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 孔颖达 疏:“言父之於子若见贤者,则亲爱之,若见无能者,则下6*贱之。”
(2).亲近贤人,爱慕贤才。《晋书·孝怀帝纪》:“二相经营王室,志寧社稷,储贰之重,宜归时望,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 性农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宠於 吉安 者,其亲贤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
(3).亲戚与贤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地尊礼絶,亲贤莫贰。” 吕向 注:“位居尊重之地,与百官礼仪隔絶,则亲戚贤臣皆无有二心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论》:“自古帝王之兴,虽係之于歷数,至於经启多难,莫不兼藉亲贤。” 唐 杜甫 《有感》诗之四:“授鉞亲贤往,卑宫制詔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亲贤汉语 快速查询。
亲贤
一、字源释义
“亲”(親)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至也”,本义指关系密切、接近;后引申为亲近、亲自参与。
“贤”(賢)从“贝”,本义指多财,后演变为对有才德者的尊称,如《周礼》注:“贤者,能也,有善行也。”
二、复合词释义
“亲贤”为动宾结构,指主动亲近才德兼备之人。其核心含义包含:
三、引申与文化内涵
四、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亲贤”常用于强调组织管理或团队建设中重用贤才的理念,如“亲贤纳士”等衍生用法。
参考资料
“亲贤”一词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释义及来源可综合多个权威文献归纳如下:
喜爱贤能
指对具备才能或德行的人持欣赏态度。如《礼记·表记》记载:“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孔颖达注释称:“若见贤者则亲爱之,若见无能者则下贱之。”
亲近贤人
强调主动接近并效仿贤才。例如《晋书·孝怀帝纪》提到“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韩愈在《顺宗实录》中亦主张“亲贤远佞”。
指代群体
可特指“亲戚与贤臣”,如《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中“亲贤莫贰”即指亲属与贤臣均无二心。
与“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等成语存在语义关联,均强调对贤者的重视。需注意语境差异:“亲贤”更侧重主动亲近,而“礼贤”偏重礼节性尊重。
如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礼记》《晋书》等典籍,或访问沪江在线词典等专业辞书。
褒贬与夺本业不声不吭财竭力尽差发厂狱蝉攫弛侯出牧唇齿相须鹾院迭韵端泐耳聋眼瞎法兰克王国方员篚箧焚燔風采風威觏侮关令故府龟録贺儿横枝儿穄米敬惧尽人事决嫌絶雅俊快空幽连辉丽语罗括茅以升麻扎奶胖品秩泼贱齐宫轻子泉花劬顇确士热中盛容奢求适量棠茇未申文弱乌哺无几瞎汉跳渠像形先绪小有清虚之天霞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