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的意思、定额的详细解释
定额的解释
(1) [quota;allotment]∶被允许参加某种活动或机构的少数集团成员的固定数额或百分比
(2) [norm;standard]∶确定的数量标准
详细解释
(1).规定数额。 唐 元稹 《钱货议状》:“自国家置两税已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请照完善之时定额。”
(2).一定的数额;规定的数额。《新五代史·杂传十·刘审交》:“租有定额。”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诸路上供,岁有定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凡遇科场考试,定要在取中定额之外多取几本备中的卷子。”如:他工作努力,每天都超过定额。
词语分解
- 定的解释 定 ì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定稿。定数(?)(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平安
- 额的解释 额 (額) é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僶 )。 牌匾:门额。匾额。 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定额的汉语词典解释与权威解析
一、基本定义
“定额”指在特定条件下预先规定的数量标准或额度,通常用于经济管理、生产活动或资源分配领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额是“经过测算规定出的数量或金额”,强调其预先设定和规范化的特性。
二、构成要素
定额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 测算依据:基于数据统计、经验总结或科学实验确定标准,如《经济学大辞典》指出“定额需符合客观规律与行业实践”。
- 适用范围:针对特定场景(如生产、能耗、工时等)制定,例如《管理学术语标准》将定额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量化指标”。
- 约束效力:作为考核或分配的依据,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
三、应用领域
- 生产管理:如工厂规定“日产量定额”,参考《中国工业标准化手册》的生产效率指标。
- 工程建设:施工材料消耗定额,见《建筑工程造价规范》(GB 50500-2023)。
- 公共政策:政府补贴、碳排放等定额管理,引自国务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指导意见》。
四、分类与示例
- 时间定额:单位任务所需时间,如“安装一台设备定额为2小时”。
- 数量定额:如“每人每月办公用品领用定额”。
- 质量定额:合格品率的最低标准,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16)。
五、权威文献参考
-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大辞典》
- 国家标准委《建筑工程造价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定额是指在经济管理、生产活动或行政预算中规定的固定数量标准或限额,用于衡量资源消耗、控制支出或规范操作流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
固定量标准
定额是对物质、金融资源、人力等经济活动设定的固定额度,通常被称为“固定量”或“固定额度”。例如,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或材料消耗标准。
-
动态调整性
定额虽具稳定性,但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仅在特殊情况下(如政策变化或市场波动)才会变更。
二、核心应用领域
- 经济与财政管理
用于限制进出口、调节市场供需、控制消费,如政府通过定额抑制资源浪费。
- 生产与工程管理
规定社会平均消耗标准,如工时定额(单位产品耗时)和产量定额(单位时间产量)。
- 行政预算
在行政单位中,定额用于测算基本支出,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三、主要特性
- 法令性与针对性:定额需依法执行,且针对不同行业或场景设计。
- 群众性与稳定性:需符合多数人的生产水平,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四、分类方式
- 按管理层级
包括全国统一定额、地方定额、企业定额等。
- 按用途
分为概算定额(投资估算)、预算定额(施工成本)等。
五、实际作用
- 资源控制:通过限制消费数量,减少浪费(如水电定额)。
- 成本管理:在工程中规范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调整定额平衡市场供需,促进经济稳定。
通过以上维度可见,定额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的核心手段。如需更全面的分类或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进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驾闇瞀白巾白衣尚书北戴河变形记别无长物比世崇文馆搥胸跌脚胆大心麄单味调阴纺织纤维饭颗奋振伏首贴耳稾本孤惶鬼草龟屏豪猪鞾河目海口检驳稽故即留炯思诘屈謷牙纠偏嫉心军书夸异雷堆料民灵鬼伦等落地秤鹿甒马列主义靡獘蓬头厉齿剽分剽声破月破磔墙东潜济潜心侵挠栖贫去妇赛锦标社三思而后行山障仕籍溯流徂源素赏土腥气嵬嶪雾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