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衣尚书的意思、白衣尚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衣尚书的解释

东汉 郑均 的称号。《东观汉记·郑均传》:“ 均 屡辟不诣,公车特徵,拜侍御史,月餘迁尚书, 肃宗 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 任城 ,乃幸 均 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唐 李白 《任城县厅壁记》:“ 青衣太昊 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梁书·何胤传》:“ 果 ( 王果 )还,以 胤 意奏闻,有敕给白衣尚书禄, 胤 固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衣尚书"汉语词典释义

一、词义解析

指古代官员退隐后仍享受尚书级俸禄待遇的特殊称谓,字面意为"穿白衣的尚书"。其中:

二、历史典故出处

典出《后汉书·郑均传》:东汉名臣郑均因清廉勤政受朝廷敬重,退休返乡后,汉章帝为表彰其德行,特赐其终身享受尚书俸禄,并允许以"白衣"身份领取俸禄,故称"白衣尚书"。此为历史首创案例,后世以此代指功成身退仍受尊荣的官员。

三、文化内涵

  1. 政治象征:体现古代"尊贤养德"的传统,帝王通过物质保障赋予退隐贤臣持续的社会地位认同;
  2. 道德标尺:郑均因拒收贿赂、谏言匡君而获此誉,故该词暗含对清廉刚正品格的推崇;
  3. 身份矛盾性:融合"平民之衣"与"高官之禄",形成中国古代特有的"隐而显贵"文化现象。

四、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称退职后仍享受尚书俸禄的官员",强调其非在任却享高官待遇的核心特征;《辞海》 补充说明其"源于东汉郑均事,后成典故"。

五、用法示例

权威参考文献

  1. 《后汉书·郑均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白衣尚书"词条(汉典网)
  3. 《辞海》(第七版)"白衣尚书"释义

: 原始文献见《后汉书》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Z].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白衣尚书”是一个源自东汉时期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清廉正直、品德高尚的官员,后也引申指辞官归乡仍享受原官职待遇的大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人物典故:
    这一称号源自东汉官员郑均。据记载,郑均因屡次直言进谏受汉章帝器重,后因病辞官回乡。章帝感念其清廉,特赐他终身享受尚书俸禄,故被称为“白衣尚书”。

  2. 文献记载:

    • 《东观汉记·郑均传》明确记载了郑均的事迹,并提到“白衣尚书”的由来。
    • 唐代李白在《任城县厅壁记》中也有提及:“白衣尚书之旧里”,进一步扩大了这一称号的文学影响。

三、扩展解读

四、总结

“白衣尚书”融合了历史人物事迹与文化意象,既是对郑均个人的褒扬,也演变为对清廉官员的泛称。其典故在史书、诗词中多次出现,成为中华文化中“清官”的象征符号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诗句引用,可参考《东观汉记》、李白诗作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露篦箕笔译除次辍留出豫撮鸟挡跖祷告德宇鼎镬如饴怼险钝鲁翻正分分分雪果介孤月瞽直好田鸿休厚夜遑扰江苏监榷教宗金鸡消息进欵进设寂然不动巨嫂刊授大学老谬老一套勒子练素流会禄位卖才谩歌马首欲东铺扬千岁虆浅僞起夺人味戎旃石华硕老说破嘴四益伪廉五儁雾雪闲消消现眼限资效驽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