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料民的意思、料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料民的解释

计点人口;清查民户。《国语·周语上》:“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 韦昭 注:“料,数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雁门太守行八解》:“文武备具,料民富贫。”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宣王 ,中兴主也,然其后或宴起,或料民,至废 鲁 嫡,杀 杜伯 ,而君德荒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料民是古代汉语中的历史词汇,指对人口进行统计或清查的行为,多用于军事或赋税管理场景。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先秦文献,例如《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料民于太原”,即指周宣王通过统计人口补充兵力。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料”在此处意为核计、清查,“民”指百姓,合称表示对户籍或人口数据的系统性调查。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料民”定义为“统计人口数目”,强调其行政管理的功能属性。

该词在历史语境中多与战争筹备、赋税调整相关,如《国语·周语》提到“料民”为调整国家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现代研究中,学者认为“料民”制度是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雏形,对后世赋役制度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需注意,“料民”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与历史文献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料民”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指对人口进行统计和清查的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料民”即计点人口、清查民户,核心目的是掌握人口数量和户籍信息。其中“料”意为计量、核计(),如《说文解字》解释“料”为“量也”,引申为统计;“民”指百姓。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周宣王时期的实践
    据《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宣王因南征失败后,为补充兵源和赋税,在太原(今山西地区)推行“料民”政策。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古代系统性人口普查的早期案例。

  2. 政治与军事意义
    古代统治者通过“料民”掌握人口数据,以便征兵、征税和调配资源。如《吴子·国图》提到“强国之君,必料其民”,强调人口统计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三、延伸与影响

四、争议与评价

周宣王“料民”曾引发争议,大臣仲山父认为此举暴露国力虚弱,可能引发民怨()。但后世更多将其视为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措施。


如需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学术分析,可参考、、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薄妆背信宾将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参乘柴颍常戍垂恩储説攒眉丢生恩生发晖风激电飞風捲殘雲风雨呋喃西林副着高脚牌鲑禀黑蒙蒙欢忭鼓舞娇丽旌羽旌钺匡正蠡荠六一先生吕公毛坯毛席尿盆儿偏滥钱会牵缀情客青雀门七杂八色屈尽曲目驱妖屈滞赛庙骚思涉池沈痛深喻十分惺惺使五分寿日櫯材王雎弯弧隈逼纬线温存齆鼻头握刀纹鲜苞详奏小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