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刻的意思、翦刻的详细解释
翦刻的解释
(1).剪裁雕刻。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 宋 苏轼 《次韵王觌正言喜雪》:“欲夸翦刻工,故上朱蓝袂。”
(2).形容文字工于雕琢。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祖咏》:“ 咏 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郑丹》:“ 丹 诗翦刻婉密。”
词语分解
- 翦的解释 翦 ǎ 同“剪”。 姓。 笔画数:; 部首:羽; 笔顺编号: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网络扩展解释
“翦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剪裁雕刻
指通过剪裁或雕刻工艺进行创作,常用于描述自然景物或艺术作品的精工细作。例如:
- 唐代韩愈在《李花》诗中写道:“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以“翦刻”形容李花如被精心雕琢的雪堆般繁盛。
- 宋代苏轼的《次韵王觌正言喜雪》中也有“欲夸翦刻工,故上朱蓝袂”之句,借“翦刻”赞美雪景的雕琢之美。
二、形容文字工于雕琢
指诗文或语言风格经过精心修饰,注重细节刻画。例如:
- 唐代殷璠评价祖咏的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强调其文字简洁而雕琢严谨。
- 高仲武则用“翦刻婉密”形容郑丹的诗风,突出其细腻婉约的特点。
补充说明
- 读音:jiǎn kè(拼音标注参考、3、4、5)。
- 应用场景:多用于文学评论或艺术创作领域,既可指具象的工艺手法,也可引申为抽象的文字雕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文学评论文本,可参考唐代诗文集或相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翦刻》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利用刀等尖锐工具刻削。
该词的拆分部首是翟(zhái)和刂(刀的旁边部首),其中翟表示一种鸟类,刂表示刀。
《翦刻》一词源自古汉语,具体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创作和艺术工艺中。翦刻一词最早主要用于形容在竹木上利用刀子或刻刀进行雕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书法和篆刻等。
在繁体字中,翦刻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翦刻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限制字数,无法详细讨论每个时期的字形变化。总的来说,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注重笔画的变化和书写技巧。
以下是翦刻的例句:
1. 他用匠心独具的翦刻技巧,在竹片上刻下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 这块翡翠经过精细的翦刻,变成了一件精美的首饰。
3. 他擅长木雕翦刻,制作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
以下是翦刻的一些相关词语:
组词:雕翦、木翦、刻翦、竹翦
近义词:雕刻、刻画
反义词:雕琢、雕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