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面温度的意思、地面温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面温度的解释

指地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详“ 地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面温度指地球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层的温度,是气象学和地理学中的重要参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定义为“地表面的温度”,强调地表与大气交界处的热量状态。从专业视角看,中国国家标准《大气科学术语》(GB/T 35221-2017)进一步明确其为“土壤表面或植被冠层顶部的温度”,反映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后的热力平衡结果。

核心特征与影响因素

  1. 日变化与季节变化

    地面温度受太阳辐射主导,通常日间高于气温,夜间低于气温,日较差可达数十摄氏度。夏季显著高于冬季,且随纬度、海拔、地表覆盖物(如植被、冰雪)差异明显。

  2. 测量标准

    专业测量需距地表0.5-2厘米高度,避免太阳直射干扰。常用水银温度计、红外遥感或热电偶仪器监测。

  3. 应用领域

    • 农业:影响种子发芽(如春播需10cm地温稳定≥10℃)及作物根系活动。
    • 气象预报:作为边界层热量交换的关键指标,用于强对流天气预警。
    • 气候变化研究:长期监测可揭示区域热岛效应及全球变暖趋势。

权威数据参考

中国气象局官网(www.cma.gov.cn)提供实时地面温度监测数据及历史分析报告,例如2023年全国地表平均温度较常年偏高0.8℃,印证气候变暖趋势。


来源说明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国家标准《大气科学术语》(GB/T 35221-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
  3. 中国气象局《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官方发布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

地面温度是指地表及其以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是气象学和地理学中的重要观测指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科学定义
    地面温度包含两个层面:

    • 地表温度:地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增热形成。
    • 地中温度:地表以下土壤的温度,需用曲管地温表测量(表身与地面呈45°倾斜埋入)。
  2. 单位与测量
    单位为摄氏度(℃),气象观测中需区分不同深度的温度值。

二、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 纬度与海拔: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地面吸收热量更多;高海拔地区散热快。
    • 气象条件:多云天气削弱日间辐射并增强夜间保温,少云天气则相反。
  2. 地表特性

    • 材质差异:如沥青地面吸热强于草地,导致温度差异显著。
    • 湿度与反射率:湿润地表反射率低,吸热更多;干燥地表反射率高,升温幅度小。
  3. 时间变化
    昼夜长短影响热量积累,夏季昼长夜短时地面温度更高。

三、应用领域

四、扩展说明

需注意区分“地面温度”与成语中的比喻义(指实际情况),后者属于文学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挨板子榜额八士悲懑本生鼻梁骨冰山伯歌季舞卟吩藏身刬伐常林欢朝幰乘埶炊臼之痛得体电磁感应颠题點題典钟彫章镂句调转否剥合脊洪峰华鳞呼呼壶芦呼鸣捡覈金鲜酒律姱志枯吟廉贫柳浦论事文矛戈髦昏贸利匿迹潜形悄悄密密敲石跫然七禽趋谒曲枕撒殿善瑞首鼠蜀国絃说嘴说舌送书随同特使透情僞传无损响答夏五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