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的意思、大千世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千世界的解释

(1) [the boundless universe;universe of many universe]

(2) 佛教用语。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合四大洲七山八海为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曰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曰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曰大千世界。其成立及破灭,皆属同时。——《智度论及具舍论》

(3) 指自然界

详细解释

佛教语。“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称。后亦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观自在愿力宏大,何不将盂中水洒大千世界也?” 清 黄遵宪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诗:“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只照人两三。” 秦牧 《划地为牢与广阔天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却总是启示我们:矛盾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参见“ 三千大千世界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千世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千世界是汉语中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广阔无垠、纷繁复杂的宇宙或人间万象。它源于佛教哲学,后融入日常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广大无边的物质世界与众生所处的时空环境,强调宇宙的浩瀚与多样性。现代汉语中常比喻社会或领域的广阔复杂,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二、佛教词源考据

该词直接源自佛教术语:

  1. “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佛教宇宙观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包含四大洲、日月星辰的小世界为“一世界”;千个世界合为“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千个中千世界构成“大千世界”(含十亿个小世界)。此概念见于《大智度论》卷七:“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2. 象征众生轮回之境:佛教以此形容众生流转的广阔时空,蕴含对世俗纷扰的超越思考。

三、现代引申义

  1. 客观世界总称:泛指地球及宇宙间一切事物,如“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2. 社会百态缩影:形容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如“大千世界,众生百相”。
  3. 文学艺术意象:在诗词、绘画中常寄托对自然造化或人生境界的感悟,如“纳大千于毫端”(形容艺术概括力)。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在线版参考:www.hanyudacidian.cn
  2.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3. 龙树菩萨. 《大智度论》. 鸠摩罗什译.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大千世界”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术语,现多用于形容广阔无边的世界或纷繁复杂的人间社会。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佛教宇宙观的核心概念
    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包含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庐洲)、七山八海及一日月所照范围,构成一个“世界”。通过三次千倍叠加形成层级结构:

    • 一千个世界 →小千世界
    • 一千个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
    • 一千个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因包含“小千、中千、大千”三重千数,故又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体系体现了佛教对宇宙尺度的认知,总数量可达十亿个世界。
  2. 词源与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佛教典籍,如《景德传灯录》中“大千世界总在里许”,以及《五灯会元》对“三千大千世界”的记载。佛经《楞严经》进一步阐释“世为迁流(时间),界为方位(空间)”,后逐渐演变为偏重空间含义的词汇。

  3. 现代引申义与用法
    现代语境中,“大千世界”已超越宗教范畴,泛指包罗万象的人类社会或自然世界,常与“无奇不有”等短语搭配,例如:“大千世界充满多样性”。佛教特指的“娑婆世界”(意为堪忍苦难的世界)也被视为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名称。

示例:

此词现为中性词汇,既可表达对世界广袤的惊叹,亦可隐喻人间百态,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宗教术语到日常用语的文化融合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

奥义宝髻饱暖思淫欲并产不停当蚕支落怆思初露锋芒词正理直大报大部胆欲大而心欲小刀圭辅戴符目歌工革世簋簠旱歉皓曜会当惠绥溷渎讲唇警肃酒色财气咎由自取蠲欠蹻捷居落口授略绰两属恋栈不去利颖论反麻灰色密使脉脉含情曩贤抛数谦志浅注轻薄无知秋还饶受入道神来气旺试工竖毛搯膺铁绠脱尾晚节不终文抄公文罽下程瞎胡闹栙双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