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boundless universe;universe of many universe]
(2) 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合四大洲七山八海為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曰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曰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曰大千世界。其成立及破滅,皆屬同時。——《智度論及具舍論》
(3) 指自然界
佛教語。“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稱。後亦以指廣闊無邊的世界。《景德傳燈錄·希運禅師》:“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觀自在願力宏大,何不将盂中水灑大千世界也?” 清 黃遵憲 《庚午中秋夜始識羅少珊》詩:“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隻照人兩三。” 秦牧 《劃地為牢與廣闊天地》:“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複雜性,卻總是啟示我們:矛盾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參見“ 三千大千世界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千世界漢語 快速查詢。
“大千世界”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術語,現多用于形容廣闊無邊的世界或紛繁複雜的人間社會。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佛教宇宙觀的核心概念
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包含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廬洲)、七山八海及一日月所照範圍,構成一個“世界”。通過三次千倍疊加形成層級結構:
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佛教典籍,如《景德傳燈錄》中“大千世界總在裡許”,以及《五燈會元》對“三千大千世界”的記載。佛經《楞嚴經》進一步闡釋“世為遷流(時間),界為方位(空間)”,後逐漸演變為偏重空間含義的詞彙。
現代引申義與用法
現代語境中,“大千世界”已超越宗教範疇,泛指包羅萬象的人類社會或自然世界,常與“無奇不有”等短語搭配,例如:“大千世界充滿多樣性”。佛教特指的“娑婆世界”(意為堪忍苦難的世界)也被視為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名稱。
示例:
此詞現為中性詞彙,既可表達對世界廣袤的驚歎,亦可隱喻人間百态,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宗教術語到日常用語的文化融合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