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千世界的意思、大千世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千世界的解釋

(1) [the boundless universe;universe of many universe]

(2) 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合四大洲七山八海為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曰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曰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曰大千世界。其成立及破滅,皆屬同時。——《智度論及具舍論》

(3) 指自然界

詳細解釋

佛教語。“三千大千世界”之省稱。後亦以指廣闊無邊的世界。《景德傳燈錄·希運禅師》:“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觀自在願力宏大,何不将盂中水灑大千世界也?” 清 黃遵憲 《庚午中秋夜始識羅少珊》詩:“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隻照人兩三。” 秦牧 《劃地為牢與廣闊天地》:“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複雜性,卻總是啟示我們:矛盾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參見“ 三千大千世界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千世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大千世界是漢語中一個内涵豐富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廣闊無垠、紛繁複雜的宇宙或人間萬象。它源于佛教哲學,後融入日常語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廣大無邊的物質世界與衆生所處的時空環境,強調宇宙的浩瀚與多樣性。現代漢語中常比喻社會或領域的廣闊複雜,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二、佛教詞源考據

該詞直接源自佛教術語:

  1. “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佛教宇宙觀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包含四大洲、日月星辰的小世界為“一世界”;千個世界合為“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構成“大千世界”(含十億個小世界)。此概念見于《大智度論》卷七:“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2. 象征衆生輪回之境:佛教以此形容衆生流轉的廣闊時空,蘊含對世俗紛擾的超越思考。

三、現代引申義

  1. 客觀世界總稱:泛指地球及宇宙間一切事物,如“探索大千世界的奧秘”。
  2. 社會百态縮影:形容人類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如“大千世界,衆生百相”。
  3. 文學藝術意象:在詩詞、繪畫中常寄托對自然造化或人生境界的感悟,如“納大千于毫端”(形容藝術概括力)。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線上版參考:www.hanyudacidian.cn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3. 龍樹菩薩. 《大智度論》. 鸠摩羅什譯.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大千世界”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術語,現多用于形容廣闊無邊的世界或紛繁複雜的人間社會。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佛教宇宙觀的核心概念
    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包含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廬洲)、七山八海及一日月所照範圍,構成一個“世界”。通過三次千倍疊加形成層級結構:

    • 一千個世界 →小千世界
    • 一千個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
    • 一千個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因包含“小千、中千、大千”三重千數,故又稱“三千大千世界”。這一體系體現了佛教對宇宙尺度的認知,總數量可達十億個世界。
  2. 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佛教典籍,如《景德傳燈錄》中“大千世界總在裡許”,以及《五燈會元》對“三千大千世界”的記載。佛經《楞嚴經》進一步闡釋“世為遷流(時間),界為方位(空間)”,後逐漸演變為偏重空間含義的詞彙。

  3. 現代引申義與用法
    現代語境中,“大千世界”已超越宗教範疇,泛指包羅萬象的人類社會或自然世界,常與“無奇不有”等短語搭配,例如:“大千世界充滿多樣性”。佛教特指的“娑婆世界”(意為堪忍苦難的世界)也被視為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名稱。

示例:

此詞現為中性詞彙,既可表達對世界廣袤的驚歎,亦可隱喻人間百态,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宗教術語到日常用語的文化融合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餐餌禅版齒牙春色疵拙代襲噉香之質道韻對外關系遏漸防萌二分之祭翻船府闆複辟感勸高人一籌哥窯鈎盤姑姥姥海闊天空豪忮花雕黃頭郎懽宴嘩嚣熸炮檢脩借春對敬身扃鑰貜猳可愍空天跬譽來今斂衾連日帶夜聊以自娛镂本賂門螺山夢蝶妙相冥召腦袋瓜子朋心前準戚貌睿謀弱柳搔頭抓耳蜀閣順嘴寺寝通天狐妄說晚飔瞎吹象喙孝悌忠信消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