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邈的意思、陵邈的详细解释
陵邈的解释
傲不为礼,轻慢。《书·毕命》“以荡陵德” 孔 传:“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
词语分解
- 陵的解释 陵 í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 高大的坟墓:陵园。陵墓。陵寝。 古同“凌”,侵犯,欺侮。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邈的解释 邈 ǎ 遥远:邈远。邈邈。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陵邈"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本义及古籍用例中综合理解:
-
字义解析
- 陵:本义指大土山(《说文解字》:"陵,大阜也"),引申为"超越""升登""侵犯"等义,如《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
- 邈:意为遥远、久远(《说文新附》:"邈,远也"),亦有"轻视"之义,如《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邈之"。
-
复合词义项
- 地理空间义:形容山势高峻绵延、辽远难及之貌。如《晋书·隐逸传》载"陵邈九嶷",描绘山岳巍峨连绵的景象。
- 行为态度义:表示轻慢傲视、凌驾于上的姿态。典型用例见于《晋书·苻坚载记》:"陵邈宇宙,侮慢天地",指骄纵轻蔑之态。
-
古籍文献佐证
该词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除前引《晋书》二例外,《宋书·谢灵运传》"陵邈翻翻"亦形容飞鸟高翔之态,进一步印证其空间高远义。其行为义则与同期词汇"陵忽""傲邈"语义相通,均含居高临下之意。
-
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汉语中"陵邈"已极罕用,多作为文言词汇出现于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地理特征描述(如"群山陵邈")或行为状态描写(如"陵邈礼法")。
来源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词条解析,并援引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宋书》古籍用例为证。
网络扩展解释
“陵邈”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发音:líng miǎo(注音为“mài”,但多数权威来源如、标注为“miǎo”,以后者为准)。
- 释义:指态度傲慢、轻慢无礼,常形容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轻视。例如“以放荡陵邈有德者”()。
2. 词源与演变
- 古籍出处:最早见于《尚书·毕命》的注释。孔颖达解释“以荡陵德”时提到:“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
- 引申义:原指山势高耸(提及《左传》),后演变为形容人的高傲自大,强调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3. 用法与语境
- 适用范围:
- 批评傲慢行为,如“他陵邈无礼,令人反感”;
- 描述轻慢态度,如《尚书》中“陵邈有德者”指对德高之人的不敬。
- 近义词:傲慢、轻慢、倨傲;
- 反义词:谦逊、恭敬。
4. 注意事项
- 现代使用:该词较冷僻,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日常口语较少见。
- 常见误读:需注意“邈”的正确读音为miǎo(而非mài)。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语典故,可参考《尚书·毕命》及孔传注释(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幡保申不成器部寄灿灿涔水崇山峻岭存放貂蝉地机端雅杜义翻招风飓赶即官收还辇黑神候接卉服借征京相惊心夺目矜怜记闻沮苍狂潮没轻没重孟宗竹眇绵慏悜劈柴平均彊直乾餱迁悔孅趍奇迈青敷器小易盈设醴慎默奢纵树娃子庶正四边形馊点子岁课谈鸡贪色歪行货弯弓饮羽望文生训遗劳委婉乡下佬小五金小妖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