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儲的意思、帝儲的詳細解釋
帝儲的解釋
即皇儲。皇位的繼承人。一般指皇太子。 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君奉筆於帝儲,我曳裾於皇穆。”《晉書·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儲也。”
詞語分解
- 帝的解釋 帝 ì 宗教徒或神話中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君主:帝王。皇帝。稱帝。帝制。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儲的解釋 儲 (儲) ǔ 積蓄:儲蓄。儲備。儲金。儲放。儲運。儲戶。儲量(刵 )。儲君(太子,亦稱“儲貳”、“儲宮”、“皇儲”)。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帝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指代皇位繼承人,即太子。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典籍應用兩方面來解析:
-
字義分解與合成:
- 帝: 本義指最高的天神、天帝,引申指人間最高的統治者——皇帝、天子。《說文解字》釋“帝”為“王天下之號也”。在“帝儲”一詞中,“帝”即代表皇帝、皇位。
- 儲: 本義指積蓄、儲備。《說文解字》釋“儲”為“待也”,有等待、預備之意。引申指被确定為繼承人選的人,即“儲君”、“儲貳”、“儲副”,也就是太子。
- 帝儲: 二字合成,直譯為“皇帝的儲備(繼承人)”,即皇位的法定繼承人,特指太子。這個詞明确指向未來的皇帝,強調其預備性和法定地位。
-
曆史典籍中的用法與含義:
- “帝儲”一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指稱太子。例如,在《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中記載:“及(王)敦構逆,…… 帝儲虛位,社稷無主。” 這裡的“帝儲虛位”即指太子之位空缺。
- 唐代白居易在《贈悼懷太子挽歌辭》中寫道:“帝儲今不嗣,天策遂無官。” 此處的“帝儲”即指已故的悼懷太子李普。
-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評論曆代太子制度時也使用了該詞。
- 這些典籍用例清晰地表明,“帝儲”是“太子”的同義詞或尊稱,特指被正式冊立待繼承皇位的皇子。
“帝儲”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就是皇太子,即皇帝選定的、法定的皇位繼承人。它由代表最高統治者的“帝”和代表預備繼承人的“儲”複合而成,在古代史書、诏令、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莊重色彩。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漢·許慎撰):漢字字源權威解釋。可參考中華經典古籍庫或國學大師網相關條目。
-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唐代官修正史,記載晉代曆史。中華書局點校本為通行版本。
-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撰):收錄白居易詩文。可參考中華書局《白居易全集校注》。
- 《廿二史劄記》(清·趙翼撰):清代著名史學考訂著作。中華書局點校本為通行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帝儲”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帝儲”即皇儲,特指皇位繼承人,通常指皇太子。該詞由“帝”(皇帝)和“儲”(儲君)組合而成,強調繼承皇位的法定地位。
二、文獻例證
- 南朝謝朓《酬德賦》中提到“君奉筆於帝儲”,指輔佐皇太子處理政務。
- 《晉書·天文志》記載“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儲也”,将星象與儲君地位關聯,體現古代天人合一觀念。
三、曆史背景
- 使用範圍:多見于南北朝至隋唐文獻,如《晉書》成書于唐代,謝朓為南朝文人,說明該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通行。
- 同義詞:與“皇儲”“儲君”含義相同,但“帝儲”更突出“皇帝”的權威屬性。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帝儲”一詞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古籍解讀或文學創作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多用“皇位繼承人”“太子”等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酬德賦》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柏陵百慮攢心寶迹包山租倍文本溪市邊防站别魂避退莗葥愁黯辭觀澹辭膽大妄為得儁定調子肚包二十八天龜螭瑰景河叉合兒嬌紅借秦解援衿録酒糟臉菊醴卡兒水虧累連台嘹朗粝米淪降滿飲毛炮模搭磨琢盤嵚妻房齊後破環慶快輕渺青土慶雲雀鷇上花台山珍海味勝計摔挑子輸實四方輻辏隨筆碎石頽浪危微精一威音王佛巫娥鄉飲大賓相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