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像的意思、雕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像的解释

[statue;bust] 雕刻或雕塑的像

详细解释

雕刻人像。《释氏要览·勤懈·铸像》:“时 波斯 匿王 闻 优填王 用香雕像,乃用紫磨黄金铸佛形像。” 叶君健 《小仆人》:“太阳照在他那古铜色的皮肤上,使他看起来像一座雕像。”

彫像:雕刻的形象。通常指人物形象。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三》:“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彫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像是汉语中表示立体造型艺术作品的专有名词,指通过雕刻、塑造等技法创造的三维实体艺术形象。以下从词典释义、艺术特征及历史应用三个维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核心定义与字源解析

  1.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用金属、石头、木材等材料雕刻成的人物或动物形象。” 其核心要素包括:

    • 材料:金属、石材、木材等硬质或可塑性材料;
    • 技法:以雕刻(减法)或塑造(加法)为主;
    • 对象:以人物、动物等具象形态为主体 。
  2. 字义溯源

    “雕”本义为猛禽(《说文解字》),引申为刻削;“像”指人物形貌。二字组合强调“以刻削技法呈现物象”的造物过程 。

二、艺术特征与分类

  1. 三维实体性

    区别于绘画的二维平面,雕像具有空间占有的实体性,需满足多角度观赏需求,此为雕塑艺术的本质属性(《中国美术大辞典》)。

  2. 表现类型

    • 圆雕:完全立体的独立作品(如米开朗基罗《大卫》);
    • 浮雕:依附于平面的半立体形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 线刻:以阴线勾勒形象的浅层雕刻 。

三、历史应用与文化象征

  1. 功能演变

    早期雕像多具宗教祭祀功能(如商周青铜人像),后逐渐扩展至纪念性(如霍去病墓石雕)、装饰性(园林雕塑)及公共艺术领域 。

  2. 文化符号意义

    雕像常承载集体记忆与精神象征,例如:

    •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
    • 城市主题雕塑: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公共艺术概论》)。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邵洛羊 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4. 王宏建.《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5. 李松.《中国古代雕塑》.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2.
  6. 翁剑青.《公共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在线资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雕像”指通过雕刻或塑造手法,以各种材料制作的三维立体形象,通常以人物或动物为主题,兼具艺术性和纪念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1.定义与形式

2.材料与工艺

3.功能与意义

4.历史与范例

5.语言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文化背景,可参考艺术史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隘隘亨亨蚫螺抱着旧皇历表臣避躲并世无两笔障长漏车侧郭门刺涅刺探村范麤奘打茶会单毙耽耽道奥道车道字雕讹雕栏彫骚冬温戹祸飞除府经光润管请鬼画符故旧过郄横挑画荻和丸挢然经霜筋疲力敝进劝疾徐鲁般尺帽帬没男没女暮暗墓祭拿把寝幌企想蚑行全性散夥三三两两时卒碎催锁鑐头足愿瓦查尿溺蔚荟违亲侮手侮脚仙曹綫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