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颠坠(diān zhuì)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坠落;跌落
指物体从高处落下或失去平衡而倒塌。
例:山石颠坠,阻塞道路。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083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98页)。
覆灭;衰败
引申指事物(如政权、事业等)崩溃或衰亡。
例:王朝颠坠,天下大乱。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89页)。
二字组合强化“从高处跌落”的动态过程,后扩展至抽象事物的崩塌。
《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
(注:“队”通“坠”,与“颠坠”义近)
来源:中华书局《淮南子集释》(2010年版,第25页)。
如需具体文献链接或进一步考据,可提供所需词典的出版社及版本信息。
“颠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坠落;跌落
指物体从高处落下或失去平衡而掉落。
例句:
倒塌;毁坏
多用于描述建筑物或结构因外力或时间侵蚀而损毁。
例句:
覆灭;衰亡
引申为事物(如政权、家族等)的彻底失败或消亡。
例句: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颠坠”一词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广泛用于描述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变迁的多层次内容。
哀疚氨基酸百眼橱宝图测癞茶花察勘尘熛敌阵非关拂曙拂枕席甘馨钩针光珠鬼乐官过秤怀囊淮阴平楚环狗狐媚猿攀惛眊火并活棋剑佩监言骄矜甲世谨白锦帷锦筝九衢克化宽繇狼牙箭缭嫈丽淫漫天风雪慕艳难能南天竹佞色启告齐轨庆忌情至意尽犬马恋缺袵肉桂软斯金三思而后行山峦失忘伺瑕导蠙同等学历驼轿外言微和香毂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