駡诃的意思、駡诃的详细解释
駡诃的解释
斥骂。 明 徐渭 《赠光禄少卿沉公传》:“﹝ 沉鍊 ﹞乃削木为 宋 丞相 檜 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駡訶姦諛,怀忠主上也。”
词语分解
- 駡的解释 駡 à 见“骂”。 笔画数:; 部首:馬; 笔顺编号:
- 诃的解释 诃 (訶) ē 〔诃子〕常绿乔木,果实像橄榄,可入药。亦称“藏( 同“呵”。刵 )青果”。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駡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释
駡诃(拼音:mà hē)指斥责、责骂,带有严厉批评的意味。该词在明代文献中可见使用,例如徐渭的《赠光禄少卿沉公传》中,描述沈鍊以木刻秦桧雕像并捶打,同时通过诗文“駡訶姦諛”(斥骂奸诈谄媚之人),表达对时事的愤慨和对君主的忠诚。
2.语境与用法
- 历史用例:主要用于书面文言或古典文学中,常见于对奸佞、不义行为的批判。
- 现代使用: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多以“斥责”“责骂”等词替代。
3.相关说明
- 近义词:斥骂、呵斥、谴责。
- 反义词:赞扬、褒奖、称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典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赠光禄少卿沉公传》原文或相关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駡诃是一个汉字词,读音为mà hè,意为谩骂、责骂。它由马部和革部两个部首组成,马部的拆分部首为马,革部的拆分部首为革。駡诃共有14个笔画。该词作为汉字源自古代,其繁体写法为詬譊。
在古时候,駡诃具有一种更古老的汉字写法,总体结构基本相同,但每个字的形状略有不同。例如,駡的古字形为馬咳,诃的古字形为革可。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状逐渐简化,最终发展成现代的駡诃。
下面是一些使用駡诃的例句:
1. 他听到对他的駡诃,立刻反驳了回去。
2.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从不追求谩骂和駡诃。
3. 她被他的駡诃言辞伤害到,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駡诃的一些组词可以有:
1. 谩骂:用粗野、恶言恶语对人进行攻击或辱骂。
2. 责骂:因对方的过错或不当行为而进行的训斥或批评。
3. 辱骂:以言语或行为对人进行侮辱或轻视。
4. 诋毁:公开或私下中伤或诽谤他人,损害其声誉或信誉。
5. 痛斥:以尖锐、激烈的措辞批评或谴责他人的错误或罪行。
与駡诃近义的词包括:
1. 咒骂:以咒骂的方式进行侮辱或辱骂。
2. 辱骂:以辱骂的方式进行侮辱或辱骂。
3. 谩骂:以谩骂的方式进行侮辱或辱骂。
与駡诃反义的词可以有:
1. 称赞:对他人的行为或品质表示赞扬。
2. 赞美:对他人的优秀品质或成就表示崇敬和称赞。
3. 褒奖:对他人的勇敢行为或优秀成绩给予表扬。
总之,駡诃是一个常用于描述人们恶言谩骂、责骂的词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属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经过简化后的写法。与駡诃意义相关的一些词语有组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