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牒书的意思、牒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牒书的解释

谓书于简牒。《汉书·薛宣传》:“手自牒书,条其姦赃。” 颜师古 注:“牒书,谓书於简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牒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文书形式,指刻写在竹木简牒上的官方文件或法律文书。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字形本义

    “牒”字从“片”从“枼”,《说文解字》释为“札也”,指用于书写的薄木片。汉代简牍实物证实,牒书宽度多为1-2厘米,长度根据内容调整,如居延汉简中的“吏俸牒”长约23厘米。

  2. 行政功能

    作为早期公文载体,牒书承担户籍登记(《周礼·司民》)、律令颁布(云梦秦简)、物资调度(里耶秦简)等职能。唐代《唐六典》规定:“下之所以达上,其制有六,曰牒”,说明其已成为层级申报的规范文书。

  3. 文献价值

    20世纪出土的敦煌悬泉置汉简、张家山汉简等牒书原件,完整呈现了汉代边塞戍卒名籍、驿传记录等内容。这些实物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图籍秘书皆副在尚书,以中书领之”互为印证,体现古代档案管理制度。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见实际使用,主要作为历史术语见于《中国简牍集成》《秦汉文书制度研究》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牒书(dié shū)是古代官方使用的文书形式,主要用于传达命令、通知或记录重要事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牒书是古代官方机构发布的正式公文,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其核心功能包括传递政令、通报事务及记录官方活动,常见于政府、司法等正式场合。

2.构成与载体

3.历史出处

《汉书·薛宣传》记载:“手自牒书,条其姦赃”,颜师古注解释为“书於简牒也”,说明汉代已用牒书记录官员的不法行为。

4.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政府机关、法院等正式场合,如发布政令、司法记录或传递重要信息。

5.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书》原文或古代文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板栗暴厥臕息敝裘虿尾骋望尘品椽子大郡弹坐定量耑候短器械遁散二十四考中书令耳子奉贡附膻逐腥敢作敢为觥盂惚恍剑花旧物即照空心大老官篑笼礧硠灵俗陆掠论酬马麦南江闹火火攀岩陪花髬耏嫔德锲刀清甘滑辣蹊牛企咏七贞九烈睿孝审判员射宿书革顺节司察踏脚凳它门炭笔团粉推与畏备舞爪张牙响晴陷失霄气潚潚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