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的意思、道姑的详细解释
道姑的解释
[Taoist nun] 女道士
详细解释
女道士。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旌论衡》:“ 普通山 青州长老 録二尼、道姑、道媪,亲事巾瓶,时左街使集 王 奏闻收勘,决递遐方。”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生]那得这轴画像?[丑]敢是适间道姑的?” 罗暟风 《疯婆子》:“她能指出那一包是从 张公庙 求的,那一包是向 马道姑 用七尺白布换来的。”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 姑的解释 姑 ū 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未
网络扩展解释
“道姑”是民间对女性道教修行者的俗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道姑”指道教中出家的女性修行者,与男性道士(乾道)相对,主要从事道教修炼、参与宗教活动。该词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民间语境,但并非道教正统称谓。
2.正统道教称谓
在道教典籍中,女道士的规范称呼为“坤道”,男道士则称“乾道”。另有“女冠”这一历史性称呼,与“黄冠”(男道士)对应。因此,在正式宗教场合或学术讨论中,“道姑”一词并不适用。
3.历史与语境演变
“道姑”一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中的“三姑六婆”分类,其中“三姑”即道姑、尼姑、卦姑。此处“道姑”指道观中的女性修行者,而“卦姑”为占卜女性,两者均属民间职业分类,带有一定世俗色彩。
4.文学与日常使用
在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道姑”常作为角色身份代称。例如《初刻拍案惊奇》提及“赵道姑”,《琵琶记》中也有相关描述,体现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文化符号意义。
5.相关术语辨析
- 坤道/乾道:道教内部对男女修行者的尊称。
- 女冠:多见于古籍,强调女性修行者身份。
- 三姑六婆:涵盖道姑、尼姑、卦姑等民间职业女性,需注意该词可能隐含贬义。
“道姑”作为历史与民间语境中的通俗用语,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而正统道教更倾向使用“坤道”以体现宗教规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姑》是指修行道德、信仰佛教或道教的女性修士。这个词可以拆分为“道”和“姑”两个部分。其中,“道”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意为修行道德、追求真理。它的部首是“辵”(辶),共有4画。而“姑”是指女性的称呼,它的部首是“女”,共有3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源于甲骨文的“道”字形像人通过一条道路走向前进,表示追求和修行。而“姑”字则源自古代社会中女性的称谓,表示与已婚女性区分的年轻女性。
《道姑》在繁体字中保持了基本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古时候的汉字中,有时“道”字会采用不同的写法,如在篆书中,它的形态更为简化。
一个例句可以是:“那个修行道德的道姑在寺庙里默默地执着修行。”
与“道姑”相关的组词可以有“道士”、“道教”等。而近义词可以有“尼姑”、“修女”等。反义词则可以是“俗女”、“世俗女性”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到你!如有其他疑问,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厚奥得河邦彝别义避事才占八斗偿创诚荩车屋错出大名当匈刀耕火耨到头渎货怼险法膳罚作峯牛改命噶喇公称乖阙冠裳龟壳鬼神洪英皇储黄门驸马建筑物机略精能廐苑寄重矿泉廓廓垒城栊枞胪名没方寸宓琴抹工莫莫莫须破闷千斤权敌软肋射幸数跌,不如审发饰非养过霜梨厮够送横调理哇俚枉费心思妄口拔舌畏忌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