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耳。 汉 扬雄 《太玄·事》:“到耳顺止,逆闻顺行也。” 司马光 集注:“到与倒同……能纳忠补过不失正顺者也。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利於病。”
“到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基本含义(现代用法)
指消息传递到某人的耳朵里,表示信息已传达至目标对象。常见于日常交流中,如“消息到耳后他立刻行动”。该用法强调信息的到达状态,属于直白表达。
古籍中的特殊含义
在汉代文献中,“到耳”通“倒耳”,意为逆耳,即忠言听起来不顺耳。例如扬雄《太玄·事》中“到耳顺止”,司马光注:“到与倒同……忠言逆耳利于行”。此用法强调劝谏类言论的刺耳性,常与“良药苦口”并列使用。
补充说明:
《到耳》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描述声音传达到耳朵的位置。它由一个部首和两个字根组成。
拆分部首:到(dào)。
拆分字根:至(zhì)和耳(ěr)。
“到”是一个常见的部首,意思是到达、接触。在这个字中作为部首,表示声音的到达或传达。
“至”表示达到的位置或程度。“耳”则是指耳朵。
拆分后,整个词语以部首“到”开始,由两个字根“至”和“耳”组成,共计3个字。
《到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古代汉字中,也有类似的字形,并且写法有所差异。
繁体字写法:到耳(dào ěr)。
古时候汉字写法: 到耳。
例句:声音传得到耳朵里,我才能听清楚。
组词:到达、到底、耳闻目睹。
近义词:听见、听到、听取。
反义词:听不到、听不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