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蹈敌的意思、蹈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蹈敌的解释

犹赴敌。《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 宋 王令 《上王乐道书》:“守义尽死而不回,孰若蹈敌而不顾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蹈敌”为汉语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主动攻击敌方阵地或直接迎战敌人”,多用于军事语境,强调主动出击的战术行为。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蹈”本义为踩踏、奔赴,“敌”指敌方,二字组合后形成动宾结构,指将士以足履敌境,引申为直面敌人的军事行动。《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犹赴敌”,与《古代汉语词典》中“蹈:赴,投入”的义项相合。

二、词源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宋史·岳飞传》:“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战以少击众,尝自以轻骑驻郾城,兵势甚锐,兀术大惧,会龙虎大王议,以为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欲诱致其师,併力一战。中外闻之,大惧,诏飞审处自固。飞曰:‘金人伎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其中“挑战”行为即暗含“蹈敌”之勇。

三、用法特征

  1. 词性:动词,多作谓语,如“蹈敌营”“蹈敌阵”
  2. 语体:属文言色彩浓重的军事术语
  3. 搭配:常与“临锋”“陷阵”等词连用,构成“临锋蹈敌”“蹈敌陷阵”等四字格

四、权威参考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历代军事思想卷》收录该词,引《百战奇略》中“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蹈敌垒”的战术原则,强调此词承载着古代兵法的主动进攻思想(来源: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中国古代军事术语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蹈敌”是一个由“蹈”和“敌”组成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主动奔赴战场与敌人作战,强调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蹈:原指“践踏、踩”,引申为“主动前往、奔赴”。
    • 敌:指“敌人、敌对势力”。
      合起来即表示主动迎击敌人或直面挑战,常用于形容英勇果敢的行为。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意为长途跋涉迎战敌人,若无法取胜则威信受损。宋代王令在《上王乐道书》中亦用此词,强调“守义尽死”不如“蹈敌不顾”的决绝态度。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描述军事行动或比喻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抉择。

  3. 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赴敌、迎战、抗敌。
    • 延伸含义:除字面意义外,也可比喻在非军事领域(如事业、竞争)中主动应对挑战的魄力。
  4. 权威性说明
    百度百科等权威来源明确其释义为“犹赴敌”,印证了历史文献中的用法,而其他词典类网页进一步补充了语境和例句。

“蹈敌”是一个承载历史厚重感的词汇,既体现具体行动上的英勇,也蕴含精神层面的无畏。

别人正在浏览...

白附禀姿不见起长明灯吃白眼褫气齿位出官处业凑合搭裢弹尽援绝大有可观电磁炉第二把交椅伐木風馳归附掴手含烟黄白滑梯花烟间悔读南华浑天仪桀奴鲙具乐和列馆凌杂米盐龙骧豹变禄仕路在口边卯榫南洪北孔翩飞聘君鄱阳湖恰好潜难伽陀孺亭扫叶砂皂神县失聪始料所及首座霜醉疏涩邰封条分节解痛嫉通诉无冬历夏陷城相扑人香茵笑咧咧谢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