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名。《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飴,食之不飢。”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丹木生何许,迺在 峚山 阳。”
(2).红树。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信严霜之未滋兮,岂丹木之再荣。”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未公红树诗》:“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谁乘 博望 槎。”
“丹木”一词的含义可从古籍记载和现代考据两个维度综合解析:
一、古籍中的定义
《山海经》记载
根据《西山经》描述,峚山的丹木具有以下特征:圆形叶片、红色枝干、黄色花朵和红色果实,味道甘甜,食用后可充饥。而《西次四经》提到的崦嵫之山丹木则略有不同,其叶如构树,果实大如瓜,表皮赤纹黑理,可治热病并防火。
文学引用
晋代陶渊明、三国阮籍等诗人曾以丹木为意象,象征高洁或自然之美。
二、现代考据与植物对应
有研究认为,丹木可能是非洲牛脂果(豆科植物),其叶椭圆形、茎紫红、未成熟果实呈赤色,味甜且富含淀粉,符合“食之不饥”的描述。该植物分布于非洲多国,木材和叶片亦有实用价值。
三、其他含义
丹木既是古籍中的神话植物,也可能对应现实树种,同时衍生出文学意象和人文寓意。若需进一步了解非洲牛脂果的生物学特征,可参考的详细分析。
宝章卑辞重币兵人避嚣步后尘采服参左草就厂臣痴牀黐胶垂髾春雨大暮荡废倒苦水雕谈诋娸风规凤凰衣槁荐公寓轰鬭昏障夥计胡吢胡唚践莅教研室鹡鸰原井场金苹果窘慑吉凶祸福考判咳喘科斗籍坑害鑪捶鹿独鹿走苏台茅室土阶猛不防摩肩接踵木头底儿芘藾钤尾乾音镕陶水正梳子司握太平岛宛约委从威赏梧叶题诗香醋陷将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