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主的意思、伯主的详细解释
伯主的解释
霸主。伯,通“ 霸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晋 阻 三河 , 齐 负 东海 , 楚 介 江 淮 , 秦 因 雍州 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 文 武 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公羊》“其序则 齐桓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此盖言诸侯之序皆伯主所定。”
词语分解
-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网络扩展解释
“伯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伯主”即“霸主”,指在某一时期或领域内具有统治地位的人物或国家。其中“伯”通“霸”,属于通假字现象。例如《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晋、齐、楚、秦等国“更为伯主”,即指这些国家相继成为诸侯联盟的领袖。
二、通假字解析
“伯”与“霸”在古汉语中常互通,如“春秋五霸”也作“五伯”。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文字的通假现象,需结合语境理解。
三、历史用例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提到:“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描述诸侯国通过实力更替成为领袖的过程。清代学者俞樾的《群经平议》中,也以“伯主”指代主导诸侯会盟的强国。
四、读音与结构
- 拼音:bó zhǔ(注音:ㄅㄛˊ ㄓㄨˇ);
- 字形:“伯”为左右结构,“主”为独体结构。
五、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史记》相关篇章或古代训诂学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主(bó zhǔ)这个词是指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位尊贵的人物,通常是指位高权重的家族长辈或官员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伯(bó)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共有6个笔画。
主(zhǔ)的拆分部首是丶(点),共有5个笔画。
【来源】
伯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伯指封建社会中地位尊贵的家族长辈,主表示其地位权威。
【繁体】
伯主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为「伯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伯主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
1. 他是我们家的伯主,大家都要尊敬他。
2. 这位伯主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力充沛。
【组词】
伯父、伯母、伯公、伯仲、伯伯等。
【近义词】
长辈、尊贵、宗主、家长等。
【反义词】
普通、平民、普群、庶民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