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赕罚的意思、赕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赕罚的解释

古代统治者向南方少数民族以赎罪的名义征敛财物。《资治通鉴·宋明帝泰豫元年》:“ 攸之 賧罚羣蛮太甚,又禁 五溪 鱼盐,蛮怨叛。” 胡三省 注引 何承天 《纂文》:“賧,蛮夷赎罪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赕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由“赕”和“罚”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赕”本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以财物赎罪的行为,后引申为贡纳、进献财物;而“罚”指惩处、责罚。两者结合后,“赕罚”特指古代社会通过缴纳财物来抵免刑罚的制度,常见于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和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例如《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其中“倓”即“赕”的通假用法,体现了早期赎刑制度的特点。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赕”在《说文解字》中未被收录,但《玉篇·贝部》明确标注:“赕,蛮夷赎罪货也”,说明其作为法律术语的专属性。该制度在唐宋时期发展为系统的“赎刑”体系,《唐律疏议》规定五刑皆可依律收赎,但需根据犯罪情节和身份等级区别对待。现代民族学研究显示,类似制度在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法规中仍有遗存,如西双版纳傣族法规中的“洗寨子”仪式即包含财物赎罪的内涵。

语言学层面,“赕罚”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两个语素保持独立语义但共同构成新概念。其使用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和民族志研究领域。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以财代刑”的治理思维,以及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在法制层面的互动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赕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统治者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特殊征敛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赕罚”指古代统治者以赎罪名义向南方少数民族强制征收财物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1. “赕”:带有赎罪、抵偿性质(可能与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贡赋”概念相关)
  2. “罚”:古代刑法体系中的惩戒手段,原指对轻微罪行的处罚(《说文解字》释为"罪之小者")

二、历史背景

主要见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三、构成分析

古义 在复合词中的作用
西南少数民族的贡赋称谓 强调征敛的"名义"
对轻微过错的惩戒 强调强制执行的"手段"

四、使用场景

注:该词权威释义主要源自古籍用例,现代字词典多未收录。由于涉及古代民族政策,具体实施形式可能因时因地而异,建议研究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辩灋策目晨光乘月齿让出缩贷券淡沲虭蟟钓徒读别掇青拾紫放荡分祷干凈利索梗边革音广寒仙龟玉毁椟孤惸横眉洪家皇法轘辕虺床回冈魂销火棒火田呼吸棘场解纷阶廊金鸡步帐疾足诀语举善荐贤蓼扰描朱暮岁男妾旁车蒲月潜德隐行墙岸强聒不舍潜移默化秦不收魏不管三仁山宇圣神文武十直日随命宿语吐气扬眉围范嵬然紊碎诬讼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