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屹立貌。《文子·符言》:“至德道者若邱山,嵬然不动。”
(2).引申为庄严貌,端庄貌。《平妖传》第三五回:“八只眼儿嗔,嵬然三教尊,天神为将鬼为军,不怕武,只怕文。”《再生缘》第五十回:“只见那緑纱宝轿歇仪门,门旁丫环妇女们,掀起帘儿鸣玉佩,嵬然扶出一夫人。”
(3).犹块然。独处貌。 汉 焦赣 《易林·剥之萃》:“亡妾莫逐,嵬然独宿。”
“嵬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wéi rán(注意“嵬”不读 guī 或 wēi),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本义
形容山势、建筑等高耸挺立的样子,常带有雄伟、壮丽的意象。例如:
和均提到,“嵬然”可形容山脉、高楼等高大事物,如“嵬然的山峰”“嵬然的高塔”。
引申义
举例“我上甘岭阵地嵬然不动”,形容在困境中坚守。
引《平妖传》“嵬然三教尊”,形容庄重威严。
古代文献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述,如自然景观的雄伟(“山峦嵬然”)、精神层面的坚定(“信念嵬然”)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嵬”字的其他含义(如“险诈”“怪诞”等引申义),可参考的详细解析。
《嵬然》(wéi rá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高大耸立的样子。形容山峰或建筑物高大挺拔,威严壮观。
《嵬然》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峰”,其中“山”是“嵬”的部首,表示其与山有关。它的总笔画数是17画。
《嵬然》一词源自《左传》。其中的“嵬”本义指高大的山峰,后来引申为高耸,崇高的意思。“然”指直立,挺拔。在繁体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嶸然」。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嵬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山貌嵬然。”,表示山峰的外貌。然在古代又称“肖”,表示人物的立体形象。这两个字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合并为今天的“嵬”字。
1. 山峰峻峭,嵬然高耸,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感。
2. 建筑物的外形嵬然挺拔,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视觉魅力。
1. 峻峭嵬然:形容山峰高耸挺拔。
2. 壮嵬:形容山势雄伟,高耸直立。
雄伟、高耸、巍峨
低矮、平缓、低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