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无奈"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做某事是因为没有其他办法可选,迫不得已而为之,强调行为背后的被迫性和别无选择的处境。其核心含义在于被动接受或行动的非自愿性。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指由于没有其他办法,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或接受某种结果,带有明显的被动和勉强意味。
出处示例:
"他出于无奈才接受了这份工作。"(意为本不愿意,但因客观条件限制只能接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85页。
"出于"
表示行为的原因或动机,相当于"由于""源自"。
例:"出于安全考虑"(动机)、"出于同情"(原因)。
"无奈"
例:"他再三推辞,无奈对方坚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023页。
整体语义
二者结合后,强调行为是外部压力或客观限制下的被动选择,而非主观意愿。
对比:
客观条件限制
"资金短缺,出于无奈,项目只能暂停。"
(因资源不足被迫中止)
他人行为迫使
"对方一再违约,出于无奈,我们提出诉讼。"
(因他人过错被迫维权)
两害相权取其轻
"出于无奈,他放弃了升学机会以照顾家庭。"
(在困境中选择相对可行的方案)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189页。
"无奈: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出于无奈:因为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
"形容被迫采取行动,别无选择。"
同义表达 | 反义表达 |
---|---|
迫不得已 | 心甘情愿 |
万不得已 | 主动为之 |
情非得已 | 欣然接受 |
“出于无奈”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做,强调行为是被迫或无可奈何的选择。核心含义是客观环境或条件迫使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而非出于本意。
最早见于明代白话小说《隋史遗文》第四回:“本待砍你狗头,怜你也是贫民,出于无奈,饶你去罢!” 该场景描写了因同情对方处境而被迫改变决定的矛盾心理。
总结来看,“出于无奈”强调客观条件的逼迫性,适用于解释被动行为背后的无奈情境。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隋史遗文》等文献。
八蚕并发症长呼陈因迟晩遄行达权大元帅搭嘴电烙铁低情曲意东鳀兑域二甲法皇钢丝耕叟栝子松鼓腹豪翰横死贼黄粉狡辩椒屋胶牙家谕户晓桀士悸骇金墀穽陷积幼掎遮军鼓龛壁科拨空气浴类书廖井列支敦士登漏下梅花数鸥梦漂凌贫瘁破敌裒索迫于眉睫潜颖清陗软口汤生户伸舒试墨帖四八司史四言太平歌词铁砚文英媟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