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铸的砚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 磨穿铁砚 ”。
“铁砚”是汉语词汇,指铁铸的砚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铁砚即铁制的砚台,属于金属砚的一种。据记载,西汉时期开始用铁铸造砚台,因此得名。其质地坚硬,适合长期使用,常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书法、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铁砚在命名中也有应用,如人名“铁砚”结合“铁”的刚强与“砚”的文雅,寓意正直聪慧、成就非凡。
铁砚既是古代实用的书写工具,也是文化符号,承载着勤奋、坚韧的精神内涵。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拾遗记》《西厢记》等文献。
铁砚是一种书法练习用具,用于磨墨和写字时放在纸上的工具。它由一块铁制成的矩形盒子和一块砚石组成。
铁砚的部首是金字旁(钅),它表示与金属相关的事物。铁砚一共有11个笔画。
铁砚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直接,就是由“铁”和“砚”两个字组合而成。
铁砚的繁体写法为「鐵硯」。
在古代,铁砚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不过,由于没有具体提到某个年代或时期,无法给出准确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1. 他用铁砚磨墨,准备写一首诗。
2. 这个铁砚已经用了很久,砚石已经很光滑了。
3. 学写字的时候,他总是在铁砚上反复练习。
铁砚没有常见的组词,由于它是一个具体的工具,通常不与其他词汇组合。
近义词可以是砚台、砚盘,它们都是书法写字时使用的工具。
反义词可以是毛笔、纸张,它们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元素,与铁砚形成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