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漏刻(古计时器)的水面已经下落。指时间已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风度蒲牢,都城漏下矣。荒野寂寥,保无有暴客相值。”
(2).中医妇科病名。妇女经行淋漓不断,古人以屋漏喻此症状,故名。
“漏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
指妇女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的现象,属于月经病范畴。
指因疏忽导致的信息、机会或行动的错失。
该词在古汉语中还可表示“时间已晚”(如“漏刻已下”),但现代使用较少。如需更专业的中医辨证信息,可参考《金匮要略》或妇科医学文献。
漏下(lòu xià)是一个动词词组,表示某物或某事物被意外地或无意中遗漏或忽视。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漏下一词的构造由两个部首组成:
漏的部首氵代表水,屯代表水滴的声音。下部字下代表往下的方向。
根据部首的组合以及字形结构,漏下总共有13个笔画。
漏下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漏落」。
在古代,漏下的写法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中将漏下写作「漏落」,表示遗漏。
另外,有时候也可以将下部字写作「千」,如在《玉篇》中写作「漏千」。
1. 我把这个重要细节漏下了,失去了一个好机会。
2. 他在检查过程中漏下了一个错误,导致后续的操作出了问题。
1. 逃漏:表示逃避、回避透露自己的责任或事情的内情。
2. 判漏:表示判断或识别事物过程中的遗漏。
3. 案漏:表示司法或审判活动中弄错或忽略的证据或事情。
1. 遗漏:表示不小心地或无意地错过某事或某物。
2. 落下:表示尽管原本应该注意到或处理某事,但因疏忽而没有。
1. 注意:表示仔细观察或留心事物,以避免遗漏。
2. 处理:表示认真地处理或解决某事,以防止遗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