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唇亡齿寒的意思、唇亡齿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唇亡齿寒的解释

[mutual dependency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en confronted with a powerful and aggressive enemy;share a common lot]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详细解释

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 , 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脣亡齒寒: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 唇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赵 之於 齐 楚 ,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 ,明日患及 齐 楚 。”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 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 , 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 。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 脣竭齿寒 ”、“ 脣揭齿寒 ”。《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 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 鲍彪 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ún wáng chǐ hán,其核心含义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必然受到牵连。


详细解析:

  1. 释义与结构
    成语采用紧缩式结构(如“唇亡”与“齿寒”因果关系),强调依存关系的不可分割性。

    • 字面义:唇齿相依,唇若消失,牙齿失去保护,暴露于寒冷中。
    • 引申义:形容紧密关联的双方(如国家、组织、个体)在利益或安危上互为依存,需共同维护整体稳定。
  2. 历史典故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背景为春秋时期晋国欲灭虢国,需借道虞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虢国若亡,虞国必随之灭亡,正如‘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但虞公未采纳,最终晋灭虢后回师灭虞,印证了成语的警示意义。

  3. 成语用法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国家、人际或事物间的依存关系。
    • 近义词:辅车相依、巢毁卵破、休戚相关。
    • 反义词:暂无明确对应,但可引申为“孤立无援”等概念。
  4. 现代意义
    常用于强调合作与共生的必要性。例如:

    • 企业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依存关系;
    • 国际盟友间的战略合作。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自然现象,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关系法则,提醒人们重视整体利益而非短视行为。其历史典故(虞虢之亡)至今仍被引用为经典教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两个事物紧密相连,一方出现问题则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的简要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唇(口):拆分部首为口,总笔画数6。 - 亡(人):拆分部首为人,总笔画数3。 - 齿(齒)(齿旁):拆分部首为齒旁,总笔画数8。 - 寒(宀):拆分部首为宀,总笔画数5。 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四年》。它形象地描述了唇齿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互惠互利,关切他人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繁体: 《唇亡齒寒》的繁体写法为《唇亡齒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虽然具体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唇亡齒寒》。 例句: - 唇亡齿寒,我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 团结合作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关键,因为唇亡齿寒。 组词: 关于“唇亡齿寒”,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形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例如:保护、协作、合作等。 近义词: - 合作密切:形容关系亲密,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 - 利益共享:强调利益的共同分享。 反义词: - 相互独立:形容两个事物之间相互不受制约,互不依存的状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