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候的意思、军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候的解释

(1).古代军官名。《汉书·李陵传》:“会 陵 军候 管敢 为校尉所辱,亡降 匈奴 。”《后汉书·百官志一》:“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

(2). 唐 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唐 孙樵 《寓汴观察判官书》:“由是军候得侵绳平民,鞫讯授辞,往往狱至数百,不以时省,以故平民益畏军候。”《新唐书·段秀实传》:“时公廪竭,县吏不知所出,皆逃去,军輒散剽, 孝德 不能制。 秀实 曰:‘使我为军候,岂至是邪?’”

(3).指军情。 唐 法振 《送常大夫赴朔方》诗:“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候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专有职称,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军”指代军队组织,《汉语大词典》释为“武装部队的统称”(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02版);“候”本义为侦察,《说文解字》注“候,伺望也”,后引申为观察、监察职责。二字组合形成复合军事术语。

二、历史职级特征 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汉代边郡军事体系中,军候属中级军官,秩比六百石,统领部曲(500人编制单位)。主要承担:

  1. 斥候侦察:部署侦察兵掌握敌情动态
  2. 营垒督造:指挥修筑防御工事
  3. 军纪监察:监督士卒行为规范
  4. 传令协调:执行都尉至屯长间的军令传递

三、职能演变 该职级自秦汉确立后产生历时性变化: • 唐代演变为折冲府兵制中的校尉副职 • 宋代《武经总要》载其职能转为军械管理 • 明代卫所制中保留候补军官含义

(以上历史沿革考据参考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军制史》第三章军事职官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军候”是古代军事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职责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军官名
    汉代军队编制中,部以下的单位称为“曲”,每曲设军候一人,秩比六百石(相当于中级军官),负责统领约200人左右的部队。例如《汉书·李陵传》记载,李陵率军出征时,部下设有校尉、军候等职。

  2. 唐代军纪主官
    唐代将军候的职能调整为专司军纪管理。据《新唐书·段秀实传》记载,段秀实曾提议担任军候以整顿军队纪律,防止士兵劫掠百姓。

  3. 军事情报代称(较少见)
    部分文献中,“军候”也代指军情或军事动态,但这一用法相对罕见,多见于特定语境。


二、职能与历史背景


三、相关文献例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军候的具体职能差异,可参考《汉书》《新唐书》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凶八棒十挟板升本氐本分裨王拨损彩具虫臂拒辙大妇大貊小貊道貎俨然递归,递推队徽钝夫尔馨改兑陔余感诱根指数工民固壁清野哈哄哄寒竹黄庐荒僻患御彗日降生解呈进犯酒赋蠲洁隽品看理烤面包馈祀昆明灰龙镳隆益栾茶买夜梦断魂劳女祸潘园炮艇蒲萄酒清紧青湓情随事迁升迁誓书铁券橓华天生仙擿植索涂同极拓地钱未或文章山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