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寝疾的意思、寝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寝疾的解释

亦作“寑疾”。卧病。《左传·昭公七年》:“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后汉书·董卓传》:“及 灵帝 寑疾,璽书拜 卓 为 并州 牧。”《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文帝 寝疾於 仁寿宫 ,夫人与太子 广 同侍疾。” 清 曾国藩 《唐确慎公墓志铭》:“时总督 陶文毅公 澍 寝疾,公代行使院政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寝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因患病而卧床不起,多用于描述重病状态()。由“寝”(卧)和“疾”(疾病)组成,字面意为“因病卧床”()。


详细解释

  1. 词义核心
    强调疾病导致无法起身活动,需长期卧床休养。例如《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即国君因病卧床三个月()。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史书、古典文学中,如《后汉书》描述汉灵帝“寑疾”时任命董卓为州牧(),《醒世恒言》提到隋文帝“寝疾于仁寿宫”()。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卧病、病笃
    • 反义词:康复、痊愈
      (注:古籍中较少直接使用反义词,需结合语境判断。)

典型出处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文言范畴,现代口语中已罕用,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需注意语境贴合度()。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寝疾:什么意思?

寝疾是一个成语,形容长时间床榻之病,即长期卧床不起的疾病。也可以指代长时间的疾病或病榻上的病痛。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寝疾的拆分部首为寸和疒,寸是右手*********象,象征尺寸的单位;疒是与疾相同的部首,表示疾病、病榻。整个寝疾这个词共有8个笔画。

来源

《寝疾》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四年》这篇古代的文献中。它的意义是指一位名叫公孙豪的老人得了重病,长时间卧床不起。后来,人们就用寝疾来描述长时间卧床不起的疾病。

繁体

寝疾的繁体字是「寢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寝疾的写法为「寖疾」。在古代,字形没有规范统一,所以字的形状和写法会有细小的变化。

例句

他得了寝疾,已经卧床不起了一个月。

长期的寝疾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

这位作家用了他的寝疾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小说。

组词

床榻、长期、疾病、病榻

近义词

长病、卧病

反义词

健康、起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