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寝疾的意思、寝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寝疾的解释

亦作“寑疾”。卧病。《左传·昭公七年》:“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后汉书·董卓传》:“及 灵帝 寑疾,璽书拜 卓 为 并州 牧。”《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文帝 寝疾於 仁寿宫 ,夫人与太子 广 同侍疾。” 清 曾国藩 《唐确慎公墓志铭》:“时总督 陶文毅公 澍 寝疾,公代行使院政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寝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卧病在床,即因病而卧床休养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解析与典籍例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二、语义解析与演变

  1. 基本义:泛指患病卧床。此义项最为常见,强调疾病的客观存在与卧床休养的应对方式。
  2. 引申义:可特指重病、大病。因古代医疗条件有限,需长期卧床的疾病往往较为严重,故“寝疾”常隐含病情沉重之意(如《左传》用例)。
  3. 语境关联:常与“不起”(指病重无法起身或病逝)连用为“寝疾不起”,明确指向病势危重或临终状态。

三、典籍例证与权威引用

  1. 《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瘅疽,生疡于头……二月甲寅,卒,而视,不可含。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乎?’……宣子盟而后抚之曰:‘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暝,受含。宣子出,曰:‘吾浅之为丈夫也。’”

    • 解析:记载晋国执政荀偃(中行献子)因头部生疮(瘅疽)而“寝疾”,最终病逝。此例为“寝疾”表重病卧床直至逝世的经典用例。
  2. 《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背景补充:据刘孝标注引《海内先贤传》,陈寔(太丘)晚年“寔久历清位,进退以礼……年八十有三,寝疾而卒。”此处“寝疾”指其晚年因病卧床直至寿终。
  3.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 明确释义为“卧病”。(例证引《左传·昭公七年》:“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

四、典源追溯

“寝疾”一词源远流长,最早可考于先秦典籍(如《左传》《礼记》),是古代书面语中描述“患病卧床”的规范表达。其使用贯穿整个文言文体系,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后逐渐被“卧病”“病倒”等替代,但仍保留于历史文献与学术论述中。

“寝疾”的核心语义为因病卧床,常见于古籍记载人物患病或临终场景,兼具客观描述与隐含病情严重的双重意味,是汉语词汇系统中表征疾病状态的重要古典语汇。

网络扩展解释

“寝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因患病而卧床不起,多用于描述重病状态()。由“寝”(卧)和“疾”(疾病)组成,字面意为“因病卧床”()。


详细解释

  1. 词义核心
    强调疾病导致无法起身活动,需长期卧床休养。例如《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即国君因病卧床三个月()。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史书、古典文学中,如《后汉书》描述汉灵帝“寑疾”时任命董卓为州牧(),《醒世恒言》提到隋文帝“寝疾于仁寿宫”()。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卧病、病笃
    • 反义词:康复、痊愈
      (注:古籍中较少直接使用反义词,需结合语境判断。)

典型出处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文言范畴,现代口语中已罕用,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需注意语境贴合度()。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第尘熛串杖楮墨淳慤祠荐顶饰斗讼樲棘二晋二世反种蜂目高扳高压工祝怪诞孤行己见顾佣寒浸浸旱象诃伽国活忒忒击败菁莪精明强干津水极武穷兵了若指掌逻厂妙舞闹吵袍袴配额偏舟扑棱钳釱钦幸琼实球琲岖崎渠水人急计生赏揭姗诮社会主义制度升假胜侣释巾失统爽脆吮癕舐痔竦身停午危壁五色陆离杴簸香螺巵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