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白的意思、保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白的解释

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契约,有保人作证。《文物》1975年第7期:“《唐益谦请过所状勘注》中称:‘见有市券、保白。’保白是私契,或称‘白契’,是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并有若干保人作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传统工艺领域,指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使物品(尤指陶瓷、织物等)保持纯净白色或防止其泛黄变色的工艺。其释义可从字源与专业应用两个角度展开: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养育、守护”,引申为“维持原状,使不受损害”。《说文解字》释:“保,养也。从人,从呆。”其核心含义强调对事物状态的保护与延续。

  2. 指像霜雪般的颜色,《说文解字》称:“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象征纯净、无杂质的视觉属性。

    组合为“保白”,即通过技术手段守护物品的白色本质,避免其受环境或时间影响而变色。

二、专业领域释义

在传统工艺中,“保白”特指两类技术:

  1. 陶瓷工艺

    通过釉料配方与烧制技术,使瓷器表面呈现稳定且不易泛黄的白色。例如明代德化白瓷以“象牙白”著称,其工艺核心即是“保白”,需精准控制黏土含铁量及窑温。

  2. 纺织工艺

    对丝、棉等织物进行脱脂、漂洗及防氧化处理,维持其洁白度。清代《天工开物》记载用草木灰浸渍丝绸的“保白法”,避免织物日久发黄。

三、文化意涵

“保白”不仅为技术概念,亦承载审美哲学: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ISBN 978-7-5010-3468-0。
  3. 《天工开物译注》(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4758-3。
  4. 故宫博物院官网陶瓷工艺专题: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eramics.html (官方机构资源,内容经学术审核)

网络扩展解释

“保白”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保白指古代买卖双方在成交时订立的契约,需有保人作证以确认交易合法性。这类契约属于“私契”,又称“白契”,区别于官方颁发的“市券”(公契)。

历史背景与出处

  1. 文献记载:该词可见于唐代文书,如《唐益谦请过所状勘注》中提到“见有市券、保白”,表明在唐代这类契约已广泛使用。
  2. 作用:作为民间交易凭证,保白需多名保人签署,确保买卖双方权益,是古代商业活动的重要规范文件。

相关术语

保白反映了古代交易中对第三方见证的依赖,是研究中国契约制度和经济史的重要材料。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物》1975年第7期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抱团儿被除数怆慌毳俗翠樽戴纴大军酖沈单行法端原遁神恩免奉请偾师浮而不实夫甘都卢负羈妻妇幼圪溜嘴格桑花关顾号礮鸿篇巨着厚味胡捣交让冠金枢舅妈举力钜黍踞住糠糜窠丛匡襄冷债敛笏零件溜腰毛女门禁森严妙语如珠弥襟叛国青溪仁寿木如此这般润利上地哨兵瘦高挑儿殊滋岁调搪布头香油頽向惟宁倭傀午梵享食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