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串鼓的意思、串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串鼓的解释

旧时货郎用以招揽顾客的小摇鼓。《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串鼓"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均与中国传统艺术密切相关:

  1. 作为乐器名称的"串鼓":

    • 释义: 指一种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属于鼓类。其形制特点通常是将多个(常见为两个)小鼓串联在一起,固定在一个架子上或由演奏者持握。演奏时,通过敲击不同的鼓面或鼓身来发出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 历史与用途: 串鼓在古代主要用于宫廷雅乐、仪仗乐队或某些民间音乐形式中。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组合与演奏的智慧。关于其具体形制、演奏方法和历史流变,可参考权威音乐典籍。
    • 来源参考: 《中国音乐词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无有效在线链接,请查阅实体书或权威数据库)。
  2. 作为戏曲表演术语的"串鼓":

    • 释义: 在中国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等)的表演和锣鼓经中,"串鼓"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锣鼓点子(节奏型)或一套连续的锣鼓演奏。它通常用于配合演员的特定身段动作、情绪转折或场景转换。
    • 表演功能: "串鼓"节奏紧凑连贯,能营造紧张、急促、激烈或转折的气氛。常用于武戏的开打、追逐、亮相,或文戏中人物内心激烈冲突、紧急事态发生等情境。其具体节奏组合和运用规则,是戏曲打击乐演奏的核心技能之一。
    • 来源参考: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艺术研究所 /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无有效在线链接,请查阅实体书或权威数据库)。

"串鼓"一词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与戏曲艺术的独特表达。它既可以指代一种串联组合的古老鼓类乐器,也是戏曲舞台上渲染气氛、配合表演不可或缺的锣鼓节奏模式。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具体的艺术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串鼓”是旧时货郎使用的一种招揽顾客的器具,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串鼓(拼音:chuàn gǔ,注音:ㄔㄨㄢˋ ㄍㄨˇ)是一种带手柄的小型摇鼓,两侧系有小圆槌。货郎通过转动鼓柄,使槌子敲击鼓面发出声响,以此吸引顾客注意。

2. 结构与使用场景

3. 文学记载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提到,燕青曾“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印证了其作为民间表演和市井文化的道具属性。

总结
该词属于历史民俗词汇,现代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古典文学作品了解其文化背景。如需更详细出处,可参考《水浒传》原文或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辈白澒包龙图暴速绷冬避宅秤盘沉潭抽选传节楚角单糖撢子颠人冬节兜答端实烦匮服法狗舍灌溉渠唬虎加号犍槌检脩郊礼鸡树九曲积涨偈子炕桌轑铛羸薾两傍良笔连緜零数駡战煤炱墓志剖摘乾都汽阀勤俭栖约袪衣受业攘畧上户彡姐善善恶恶矢道侍言束上起下讨情调弦理万民通宦王赞文光果献礼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