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北史·隐逸传·崔颐》:“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宋 司马光 《送二同年使北》诗之二:“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谷鶯上鸡树而栖,虽云大乐;野鷺占凤池而浴,祇觉增惭。”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鸡树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官署代称(历史义项)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鸡树最早指代古代中书省机构,典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因三国时期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常在官署庭院槐树下"纳鸡栖"(放置鸡架),后世遂以"鸡树"雅称中书省或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如唐代张九龄《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中"武卫千庐合,鸡树夕烟深"即用此典。
植物名称(本草学义项)
《本草纲目·木部》将鸡树列为药用植物,指代鸡爪槭(Acer palmatum),因其叶片掌状分裂形似鸡爪得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补充记载其"春初开细白花,结实如豆",强调其观赏与药用双重价值。
民俗象征(方言义项)
地方志如《福建通志》记载闽南地区将重阳节插茱萸称为"立鸡树",取其驱邪避疫的民俗寓意。该用法与《风土记》所载"折茱萸房以插头,辟除恶气"的岁时习俗相印证,体现植物在民俗中的符号化应用。
“鸡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渊源和引申义理解:
一、历史名词含义
指代古代中书省
源于《三国志·魏志·刘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记载: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长期掌权,同僚夏侯献、曹肇不满,以中书省殿内的鸡栖树(鸡栖息之树)暗讽其专权。后以“鸡树”代指中书省官署。
象征宰相府邸
因中书省长官多由宰相兼任,故“鸡树”也引申为宰相府中的树,常见于诗词,如宋代司马光诗句“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二、成语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鸡树”被提炼为成语,比喻过分追求琐碎事物而忽视核心问题。其结构以“鸡”象征无价值的事物,“树”代表重要目标,警示人们分清主次。
补充说明:两种含义均源自历史典故,但使用场景不同。前者多用于古代文献,后者为现代引申的哲理表达。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
百事邦宰本枝百世才分鸱张穿堂风吹笙垂耀瘅暑掸援點絳唇癫头癫脑瘹星恩军颿布翻场方闻科匪流覆盖腐生割壤钩舌狗尾草官廕过行还迳海洋公园汗腺降责籛彭焦熬唶惋羯羠捐闷懒懒摊摊连船貍制历子美美狞犷偏狭迫近千里无烟前绥青筇轻下慢上亲习三孤沙梨收赡霜江暑簟输勤斯坦福大学素对簑笠天浆玩侮遐方绝域小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