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下鞶带。谓辞官。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之来也,爰移两春。於是褫带青墀,挂冠朱闕。”
(2).解开衣带。谓脱衣安睡。《新唐书·孝友传·程袁师》:“母病十旬,不褫带,药不尝不进。” 宋 陆游 《斋居纪事》:“食罢,行五七十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3).表示闲适、欢快。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刘原甫紫微过予饮酒》:“后从 江 韩 来,褫带欢莫涯。”
“褫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辞官归隐
指解下象征官职的鞶带,引申为辞去官职。例如南朝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中“褫带青墀,挂冠朱闕”,即用此意。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反映士人退隐的礼仪行为。
脱衣安睡或照顾病患
字面意为解开衣带,常用于描述休息或侍疾场景。如《新唐书·程袁师传》记载“母病十旬,不褫带”,指为照顾母亲未解衣带;陆游诗句“解襟褫带”则描绘日常起居的闲适状态。
表达闲适欢愉的心境
在文学作品中可引申为轻松愉悦的情绪。例如宋代梅尧臣诗句“后从褫带欢”,通过脱衣动作暗喻宴饮时的欢快氛围。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诗文语境理解。
提示: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解。
褫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剥夺、夺去,通常用来形容剥夺某人的权力、地位或荣誉等。
褫带的部首是衣(衤),拆分后的笔画为10画。
褫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褫(chǐ)的本义是剥夺,带(dài)表示身上的细带。合在一起就是指剥夺人的带子,即剥夺人的权力、地位或荣誉。
褫带的繁体字为褫帶。
在古代,褫带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褫的意思为剥夺,带的意思为细带的含义。
1. 这位官员因贪污被褫带官职。
2. 她因犯了大错而被褫带了冠军的荣誉。
组词:褫夺、褫职、褫夺权力。
近义词:剥夺、剥夺权力。
反义词:赐予、授予。
百物白鹰迸湿变幻无穷辨学播时博徵惭胲长斜驰辔辞义措支剌待见打牙犯嘴灯伎多元论贰觞二太爷凤词腹心相照圪蹴蛤精疾缑氏瓜海方洪濛花匠皇祇画作家教见难校改角冠静意军龄浚堑抗木克忠流言飞语露锋落魄不羁络驿履亩马执事美颜懵如片瓦不留前疾潜蟠清浮情丝却冠羣灵善闭无关楗深春申购朔客透河纤懦纤绤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