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牛之鼎的意思、函牛之鼎的详细解释
函牛之鼎的解释
大鼎。《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李贤 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 函牛鼎 ”。 宋 梅尧臣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媿罌缸。”
词语分解
- 函牛的解释 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虽则尘飞 范 甑,垂银有结授之华;而乃调理 宓 絃,烹鸡屈函牛之量。” 宋 苏轼 《次韵周穜惠石铫》:“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网络扩展解释
“函牛之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指能容纳一头牛的大型鼎器。其中“函”意为包容、容纳,“鼎”是古代烹煮或盛放物品的青铜器皿,象征庄重与宏大。
- 引申义:形容事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或比喻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容器、场所。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记载: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意为大鼎中的水沸腾时,蚊蝇不敢靠近,暗喻宏大之物自有威慑力。
- 历史引用:
南朝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用“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比喻以小承大的危险。
三、用法与比喻
- 语法功能:作宾语,常用于比喻句。
- 比喻方向:
- 形容空间或气魄:如“这座建筑如函牛之鼎,宏伟壮观”。
- 隐喻人才与能力:三国刘劭《人物志》提到“函牛之鼎不可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四、相关延伸
- 简称形式:可省作“函牛鼎”(见汉典“函牛鼎”词条)。
- 文化内涵:鼎在古代象征权力与礼制,“函牛之鼎”进一步强化了其庄重、包容的意象。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淮南子》《后汉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函牛之鼎
《函牛之鼎》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读书人的学问广博,才学深厚。
拆分部首和笔画:函(⺘)牛(⺧)之(⺹)鼎(⺣)。
来源:《东方宝应》是南朝梁·郦道元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其中有一段对话:“押沙明于极芬氏,困馀辈于山岳间者,读书学问多似函牛之鼎。”这段话中的“函牛之鼎”一词由此而来。
繁体:《函牛之鼎》的繁体字为「函牛之鼎」。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函鼎是一种古代的容器,用作储物或者煮饭。函鼎部分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字形保留下来,用于表示“函”的意思。
例句:
他读书很用功,学问渊博,可以说是函牛之鼎。
他的知识不仅广泛,而且深入,真可谓函牛之鼎。
组词:函才、牛学、学问深厚、博学多才。
近义词: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博学多闻。
反义词:浅薄无知、知识贫乏、野心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