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黼冔的意思、黼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黼冔的解释

(1). 殷 代的帽子,绘有黑白斧形花纹。《诗·大雅·文王》:“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毛 传:“黼,白与黑也。冔, 殷 冠也。”

(2).戴着 殷 冠。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然后量能而授之职,授之田宅,又率以祀 文王 ,黼冔祼将,骏奔走于庙。” 王国维 《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诗:“眼见 殷 民常黼冔,归去便将闕史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黼冔”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由“黼”和“冔”两个部分组成,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字义进行解释:

  1. 黼(fǔ)
    指古代礼服上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象征权力和威严。《周礼·春官》记载“白与黑谓之黼”,常用于帝王或贵族的服饰中,如“黼衣”“黼黻”。

  2. 冔(xǔ)
    商代人对礼帽的称呼,属于祭祀或重要场合佩戴的冠冕。《礼记·郊特牲》提到“周弁,殷冔,夏收”,说明殷商时期称冠为“冔”,周代则称“弁”。

  3. 组合词义
    “黼冔”指商代贵族在祭祀等典礼中佩戴的、绣有黼纹的礼冠,兼具装饰性和礼制功能,是身份与礼仪的象征。

  4. 历史背景
    商周时期,“黼冔”与周代的“冕”对应,但形制不同。周代服饰制度更系统化后,“冔”逐渐被“冕”取代,成为历史词汇。

提示: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或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如需更深入的考证,建议查阅《说文解字》《礼记》注疏或商周服饰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黼冔》是两个古代汉字的结合,具有独特的含义。该词通常用来形容华丽富丽的衣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黼:部首黑,共11笔。 - 冔:部首冖,共4笔。 《黼冔》来源于古代史书《左传》中的描述,形容一种华丽的官服。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黼冔》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穿着一身黼冔的礼服,看起来非常庄重华丽。 《黼冔》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