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心的意思、持心的詳細解釋
持心的解釋
謂處事所抱的态度。《後漢書·韋彪傳》:“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宋 曾鞏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 鞏 處勢多奇,誤知最久。持心素厚,未忌墜屨之微;引脰永懷,已動掃門之喜。” 元 柯丹邱 《荊钗記·就祿》:“後因朝廷體知處事能為,持心公正,陞任 吉安 知府。”
詞語分解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持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處事所抱的态度”,尤其強調在道德、倫理或行為準則上的堅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持心(chí xīn)的字面意義為“保持本心”,引申為人在處理事務時秉持的态度或原則。它常與個人品德、立場相關,如忠厚或嚴苛的區分(《後漢書·韋彪傳》中“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
2.出處與例句
-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後漢書》,用于對比忠孝之人與嚴酷官吏的處事态度差異。
- 宋代用例:曾鞏在《賀韓相公赴許州啟》中以“持心素厚”形容韓相公為人寬厚,強調其品德的穩定性。
- 元代擴展:柯丹邱在《荊钗記》中描述官員“持心公正”,體現該詞在仕途評價中的應用。
3.深層内涵
- 道德指向:持心不僅指态度,更隱含對道德标準的堅守,如正直、仁厚等儒家推崇的價值觀。
- 行為準則:強調在複雜環境下不隨波逐流,如“未忌墜屨之微”(曾鞏語)體現對細節的堅持。
4.相關詞彙
5.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學領域或對傳統道德的讨論中,如評價人物時稱其“持心堅定”。
“持心”是融合态度與道德的雙重概念,古代文獻中的用例多圍繞個人品德與為官之道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心的意思
持心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保持内心的穩定和堅定。它強調在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時,保持冷靜和堅定的心态,并不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或動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持字的部首是手,表示與手相關;心字的部首是心,表示與心靈、精神相關。持字的總筆畫數為9,心字的總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持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哲學思想中,特别是在《論語》中有相關描述和引用。持心在繁體字中為「持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持心可以寫作「持」和「心」。在古碑銘文和古書畫中,持字和心字的形狀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保持相似的基本結構。
例句
1. 面對失敗,我們需要持心堅持,不放棄努力。
2. 他在困境中能夠持心冷靜,做出正确的決策。
組詞
1. 持之以恒:堅持做某事,持續努力。
2. 專心緻志:全神貫注,心無旁骛。
3. 心境:指心靈的境界或狀态。
近義詞
保持心境穩定、保持内心堅定、心平氣和
反義詞
心亂如麻、情緒失控、心猿意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