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铅粉校改书籍中的谬误。指校勘之事。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先铅擿於鱼鲁,乃纷定於陶阴。”
“铅擿”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目前未在常规词典或文献中检索到明确释义。结合单字拆分和古汉语用法,可尝试推测其含义:
铅:
擿:
组合推测:
由于缺乏明确出处,建议: 1️⃣ 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读; 2️⃣ 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等专业辞书; 3️⃣ 若属生造词,需根据使用场景重新定义。
(注:以上分析基于单字释义和古汉语构词逻辑,仅供参考)
《铅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铅勾取、刮取”。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形容用线条勾勒描摹画面或文字。
《铅擿》由两个部首组成:金(表示“金属”)和手(表示“手部”)。它总共有21画,其中金部包含9画,手部包含12画。
《铅擿》是由简化字“铅提”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鉛提」。
在古代字典中,「铅擿」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为「鉛提」。
1. 他用铅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 书法大师用铅擿勾勒出了华丽的字体。
1.铅字:指用铅制成的活字,用于印刷。
2.笔铅:指书写或绘画时使用的铅笔芯。
3.铅刀:指用来刮去铅粉、铅屑等的工具。
4.铅线:用铅心或铅丝制成的细线,用于制图或勾勒描摹。
1.铅勾
2.铅画
写字:指使用笔墨或其他工具进行书写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