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明 唐顺之 《书王龙溪致知议略》:“世间茅葛议论已自充塞,更无一片寸草不生地步, 王 老於其间又番窠倒臼,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又是一塲孽怪。”
“番窠倒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ān kē dǎo jiù,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比喻事物的位置或次序颠倒错乱,或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总结来看,该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物理位置的颠倒,也可引申为对传统或规则的颠覆,需结合语境理解。
《番窠倒臼》是一个成语,形容事情十分混乱、错综复杂,毫无条理。
《番窠倒臼》这个成语由“番”、“窠”、“倒”和“臼”四个汉字组成。
其中,“番”的部首是“田”,总共有6画;“窠”的部首是“穴”,总共有8画; “倒”的部首是“亻”,总共有7画; “臼”的部首是“口”,总共有6画。
《番窠倒臼》来源于明代汤顺生所著的《明夷待访录》。繁体字写作「翻窠倒臼」。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然而,《番窠倒臼》这个成语的字形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保持现代汉字的写法。
近来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之间完全没有沟通,简直是一场番窠倒臼。
组词:番号、窠臼、倒霉、田窦、倒悬
近义词:紊乱、混乱、错综复杂
反义词:井井有条、井然有序、井然不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