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襟裾的意思、马牛襟裾的详细解释
马牛襟裾的解释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宜加刻苦之功,须革富贵之相,方免马牛襟裾之誚。”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词语分解
- 马牛的解释 .马和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 唐 韩愈 《获麟解》:“然麟之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
- 襟裾的解释 .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
网络扩展解释
“马牛襟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ǎ niú jīn j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指马、牛穿着人的衣服(“襟”指衣领,“裾”指衣襟),比喻人虽具人形却不知礼节,或形容品行卑劣如同禽兽。
- 衍生含义可表示徒有外表而无学识、不通礼仪的人,或直接讽刺“衣冠禽兽”。
2.出处与背景
- 源自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强调人若不通晓历史与学问,便如禽兽穿人衣一般。
- 元代戏曲中常用此成语加强讽刺,如《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3.用法特点
- 语法:紧缩式结构,多作宾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常用于讥讽或批判。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衣冠禽兽、沐猴而冠(均强调外表与内在的割裂)。
- 关联表达:元代戏曲中常与“沐猴冠冕”连用,强化讽刺效果。
5.文化延伸
- “襟裾”单独使用时,也可代指人的衣着或仪表,如“襟裾楚楚”;但在成语中转为贬义,暗含对缺乏教养的批判。
该成语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犀利地批判了徒具人形却无德行、学识或礼仪的人,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讽刺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牛襟裾》的意思
《马牛襟裾》是一个成语,意为一个人开始在政治或职业上充当重要角色。这个词源于古代五代时期刘知远的《列子·汤问》:“人之始为政者,其体有彼八者。”其中“彼八者”即指马、牛、襟、裾四个字,寓意为一个人开始担当重任时需要具备的触角,类似于马牛的襟裾在移动中不断摆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马牛襟裾》的拆分部首是马、牛、衣、裙,其中马和牛为动物部首,衣和裙为衣着部首。这个成语一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马牛襟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五代时期刘知远的《列子·汤问》。
繁体
《马牛襟裾》的繁体字为「馬牛襟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马牛襟裾》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的形状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意思和结构保持一致。
例句
他参加了这个工作团队后,很快展示出了他的领导才能,确实是一个《马牛襟裾》。
组词
相关组词:马首是瞻、牛马不如、襟怀坦白、裾野乘风。
近义词
近义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类拔萃、独当一面、才华横溢。
反义词
反义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不称职、不得要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