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牛襟裾的意思、马牛襟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牛襟裾的解释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宜加刻苦之功,须革富贵之相,方免马牛襟裾之誚。”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牛襟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马和牛穿着人的衣服”,比喻人徒有外表而行为卑劣、不知礼义,如同禽兽。其核心含义是讽刺那些衣冠楚楚却品行低劣、缺乏道德修养之人。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次解析:


一、出处与字面义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其中“襟裾”原指古代衣袍的前襟与后裾,代指人的服饰。字面即言:若人不学无术,则如同马牛穿着人的衣服,空有人形而无人性。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道德批判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讥讽人徒具人形而不明事理,行为如同禽兽”,强调其贬义色彩,多用于批判虚伪、粗鄙或丧失伦理之人。

    例:此人表面斯文,实则背信弃义,可谓马牛襟裾。

  2. 文化内核

    成语隐含儒家“重礼义、修德行”的思想。宋代《朱子语类》评注:“马牛而襟裾,谓虽有人之形,而行同畜类。” 揭示其以衣冠象征文明,反衬内在兽性的文化逻辑。


三、现代应用场景

  1. 批判伪善:形容欺世盗名、表里不一者,如贪官污吏表面廉洁实则腐化。
  2. 教育警示:强调内在修养重于外在装扮,呼应“人无德不立”的价值观。
  3. 文学修辞:常见于杂文、评论,增强对道德沦丧现象的讽刺力度。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解,收录于《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一。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纸质权威辞书及公认文献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马牛襟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ǎ niú jīn j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背景

3.用法特点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文化延伸

该成语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犀利地批判了徒具人形却无德行、学识或礼仪的人,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讽刺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之若命扒钉白饼悲瘁变故边计冰蟾滨涯长忆城垣持布鼓过雷门徂魂倒跌盗主打天下隄岸电汇东海公董齐恫扰断香零玉访宇福安高效能黄瓜怙跋胡蝶结軨畸恋骏远克昌孔堂揽胜图拉人李东阳流动资本隆性盲肠毛里拖毡冒没眉眼如画门绪驽鈆前瞻全息撒吣搧风识时务顺虑逃释天睠剸繁委地渥厚无淫响度哓哓不休席次邪见网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