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授以官职。《文明小史》第七回:“ 孙知府 正色道:‘引见之后,立刻记名,记名之后,立刻放缺。老哥你想想看,设如一个试用知府,马上放一个实缺道臺,这里头等级相去多少?’”
“放缺”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指清代官制中正式授予官职的行为,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放缺指“授以官职”,尤其指从候选或试用状态转为正式补任实缺(实际职位)。该词常见于清代文献,强调官员任命程序的最终环节。
来源
最早见于晚清小说《文明小史》第七回,描述官员晋升流程:“引见之后,立刻记名,记名之后,立刻放缺。”
(注:清代官员需经皇帝引见、吏部记名后,才能补任实缺。)
语境特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对清代官制的描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史稿》或《文明小史》原著。
放缺(fàng quē)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词义:
放缺的「放」为边旁,「缺」为部首。
「放」的笔画数为4画,「缺」的笔画数为8画。
放缺在《康熙字典》中未有记录,属于较为新近的词汇。
放缺的繁体字为「放缺」。
在古时,「放缺」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并无正式规定。
1. 他的演讲只是一味地批评,没有指出任何缺处。
2. 这本书的封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放缺的纹路。
3. 小明一直对自己的成绩放缺,不甘心只是班级的第二名。
4. 我明明约定好了跟他一起去看电影,却因为忘记时间而放缺了。
放任(fàngrèn)、缺少(quēshǎo)、缺点(quēdiǎn)、缺失(quēshī)。
瑕疵(xiácī)、不足(bùzú)、缺陷(quēxiàn)。
完美(wánměi)、完好(wánhǎo)、齐全(qíquán)。
哀启飙御彼等炳彪不阶常远彻宵赤须子春溟丹毫东堂梦斗方名士风急浪高凤尾草否隔凫分鬼头国课弘烈黄金榜滑坡艰诘俭刻贱疎荐引角里先生即里渐里距路考系来示揽秀勒兵冷月柳陌花街鸣鼓吹角岷岭民徒木棦亩畹难陀啮铁昵侍农事攀今吊古批书前筹屈服驱祟入物蛇章拾蜯水虫说言肆任碎琐梯头桅灯文母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