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桀的意思、骄桀的详细解释
骄桀的解释
骄横,不驯顺。 明 罗日褧 《咸宾录·北虏志·鞑靼》:“及 脱欢 死,子 也先 益强盛,自称太师,数遣使贡马,赏賚金帛厚,久渐骄桀不恭。”
词语分解
- 骄的解释 骄 (驕) ā 马壮健。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骄傲。骄气。骄恣。骄横(坣 )。骄矜。骄纵。 猛烈:骄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桀的解释 桀 é 凶暴:桀鹜不驯。桀黠。 古同“杰”,杰出的人。 古同“揭”,举起。 中国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桀纣。桀犬吠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骄桀"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由"骄"和"桀"两个语素复合而成,其含义可以从这两个语素的语义结合来理解:
-
核心含义:骄傲自大,桀骜不驯
- 骄:本义指马高大健壮,引申指人的骄傲、自满、傲慢。《说文解字》释“骄”为“马高六尺为骄”。《汉语大词典》释义包括“自满,自高自大”。
- 桀:本义指鸡栖息的木桩,后主要用作夏朝末代暴君之名(夏桀),引申指凶暴、强悍、不驯服。《说文解字》释“桀”为“磔也”,有分裂肢体之意,引申为凶暴。《汉语大词典》释义包括“凶暴”、“杰出,特出”(此义项与“杰”通)、“通‘揭’,举起”等,但在“骄桀”一词中,主要取其“凶暴、不驯”之意。
- 结合:因此,“骄桀”结合了“骄”的傲慢自大和“桀”的凶暴不驯,形容人态度傲慢、性格暴烈、难以驾驭或不服管教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强烈的、带有攻击性或反抗性的骄傲,而非仅仅是普通的自满。
-
词义侧重与用法:
- 该词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态度或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 它描述的是一种外显的、强烈的负面特质,包含了目中无人、刚愎自用、难以约束等意味。
- 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多见于书面语或对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描述中。
-
现代汉语中的理解与运用:
- 在理解上,可以将其视为“骄横跋扈”、“桀骜不驯”的近义词或浓缩表达。
- 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文言色彩和贬义性质,适用于特定的语境(如历史评论、文学分析、批评傲慢专横的行为等)。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对“骄”和“桀”的各个义项有详细收录和解释,是理解“骄桀”词义构成的基础。其释义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提供了“骄”和“桀”的本义信息,有助于理解其语义演变。虽然不直接解释复合词“骄桀”,但对语素的理解至关重要。
-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权威词典,其对“骄”和“桀”的现代常用义项的解释,以及收录的相关词语(如“骄傲”、“桀骜”),有助于把握“骄桀”在现代语境中的含义和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骄桀”是一个由“骄”和“桀”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骄傲自大且桀骜不驯,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释义
- 骄:指骄傲、自满,常形容人因优势或成就而轻视他人。
- 桀:原指夏朝暴君“夏桀”,后引申为“凶暴”“不驯顺”之意,如“桀骜不驯”。
二者结合后,强调既自负又难以管束的双重特质,如形容人“目中无人”或群体“骄横跋扈”。
-
用法与例句
- 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描述历史人物或势力的傲慢态度。例如:明代文献记载,鞑靼首领也先因势力强盛而“渐骄桀不恭”(《咸宾录》)。
-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骄横、桀骜、傲慢。
- 反义词:谦逊、恭顺、低调。
使用场景: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评述中,如批评个人性格缺陷,或分析国家、团体因强大而滋生傲慢的现象。需注意,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谤伤抱理背流不方不顾大局朝飞暮卷呈正赤髀冲冒出条出御辏力刁骚第一线东南欧笃切贰行风宣逢值丐户华滋浑混江痕见户鲛珠静候近义词鸠衆菤耳开心克着露出马脚落托戮殃嫚辱排废平铅直七采岨崄然腹日观入贴三季三年化碧山旮旯儿士多术智斯文人素帘溯流徂源炭疽天良田齐天宜妥人望夫山闲扯向日葵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