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摸棱的意思、摸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摸棱的解释

亦作“ 摸棱 ”。谓处事态度依违,不明确表示可否。《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貽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世因称 苏 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 模 ”,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改官6*匪难,当别有骤进用,径入侍从行缀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态过当,卒致身辅相。”


见“ 摸稜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摸棱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摸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态度、观点或立场不明确、不鲜明,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它形容人在表达意见或处理事情时,故意不给出清晰、确定的说法或做法,以避免承担责任或表明立场。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含糊其辞,态度不明朗: 这是“摸棱”最核心的含义。它描述一种说话或表态的方式,即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不给出清晰的判断或选择,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或立场。
    • 模棱两可: “摸棱”常与“两可”连用,构成成语“摸棱两可”(也作“模棱两可”),进一步强调在两种或多种可能性之间摇摆不定,不给出明确答案的状态。
  2. 词源与构成:

    • “摸棱”一词源于古代。“棱”指物体的边角或棱角。“摸棱”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触摸棱角”,引申为在事物的边缘、界限处徘徊,不深入核心,不明确表态,取其含糊、不确定的比喻义。
    • 唐代宰相苏味道以处事圆滑、模棱两可著称,曾言“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后世便以“摸棱”或“模棱”形容这种态度。
  3. 使用场景与特点:

    • 表达方式: 常用于描述说话、表态、回答问题、做决定时的含糊态度。例如:“他对这个问题总是摸棱其词,不肯明确表态。”
    • 行为特征: 指处理事情时回避矛盾,不明确是非,采取折中或模糊的态度。例如:“领导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摸棱的态度,让下属无所适从。”
    • 情感色彩: 通常带有贬义,暗指缺乏主见、缺乏担当、圆滑世故或缺乏原则性。
  4. 近义词:

    • 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依违两可、闪烁其词、不置可否、态度暧昧、骑墙观望。
  5. 反义词:

    • 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明朗、直言不讳、斩钉截铁、泾渭分明。

“摸棱”是一个描述态度或表达含糊不清、不明确、不置可否的词语。它源于对物体棱角的触摸比喻,常带有贬义色彩,批评缺乏明确立场和担当的行为或言辞。其最经典和常用的形式是成语“摸棱两可”(模棱两可)。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摸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ō léng(或mó léng),主要用于形容处事态度含糊、不明确表达立场或意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词源与典故

3.近义词与反义词

4.现代应用与示例

5.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旧唐书》相关记载或权威词典(如汉典、辞海)。

别人正在浏览...

罢免壁灯材智惭骇锤击蹴尖道长争短电转底遏迭地冬曹二诺发醋烦淫飞山兵富贵凫葵服役高盖革盆割壤广陌官佐瞽言萏议恒毛获印笺彩简贱假譬介祉计极精贼禁身峻茂开镇猪列阵铃铃麟褭龙堂墨丈衲袍蓬沓前因切切察察骑箕翼磬人僧衣申行食不餬口失惑眡祲水鸟説不上嘴同垣委伏卫生裤蓊匌文文无精嗒彩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