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折餗覆的意思、鼎折餗覆的详细解释
鼎折餗覆的解释
见“ 鼎折覆餗 ”。
词语分解
- 鼎折的解释 见“ 鼎折覆餗 ”。
- 覆的解释 覆 ù 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覆没(?)。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
专业解析
"鼎折餗覆"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鼎足折断导致鼎中食物倾覆,比喻力不胜任或用人不当而致败事。语本《周易·鼎卦》九四爻辞:"鼎折足,覆公餗",原指鼎足不堪重负而折断,致使祭祀的珍馐倾洒,引申为重要事务因能力不足或举措失当而失败。
二、结构解析
- 鼎:古代祭祀重器,象征权力与社稷
- 折:折断(特指鼎足)
- 餗(sù):鼎中烹煮的祭品
- 覆:倾覆
四字构成因果链条,通过具象器物损毁暗喻重大失误。
三、典籍溯源
该成语定型于清代学人著作,如:
魏源《默觚·治篇十六》:"鼎折餗覆,其形渥凶,此居任重之地者所当戒。"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
《周易·鼎卦》九四爻辞:"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卷五)
四、引申义发展
在历史文献中衍生出三层内涵:
- 治国层面:喻指重臣失职导致国家动荡,如《旧唐书·李绛传》论宰辅之责
- 用人层面:警示职位与能力不匹配的后果,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八
- 哲学层面:成为"德不配位"的具象化表达,在《朱子语类》中多次引喻
权威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册,第1023页
- 《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3476页
- 中华书局面《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电子文献库
- 北京大学《汉典》古籍数据库(zdic.net)
该成语至今仍用于警示重大责任岗位的履职风险,其文化意象承载着中国古代"器以载道"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管理学和领导力研究中仍具借鉴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鼎折餗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ǐng shé sù f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比喻能力薄弱却承担重任,最终导致灾祸。
核心寓意源自《周易》鼎卦,强调力不胜任的后果,警示人们要量力而行。
二、出处与典故
- 《周易·鼎卦》:
原文为“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描述鼎足折断、食物倾覆的景象,象征因能力不足而引发祸患。
- 孔颖达疏:
进一步阐释“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者必遭灾祸。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联合式结构,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一旦鼎折餗覆,后事云胡可问。”
此处借指将国家重任托付给不堪其任者,终致危机。
四、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鼎折覆餗(同源异形词)。
- 相关意象:常与“覆公餗”“力薄任重”等表述关联,强调责任与能力不匹配的后果。
五、注意事项
- 读音辨析:
“折”此处读“shé”(意为“断”),而非“zhé”。
- 感情色彩:含贬义,用于警示性语境。
如需进一步溯源或查看完整文献,可参考《周易》原文及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剥牀奔飇本资蔽壅不可逾越柴棍赤体上阵锄烧初衷刺剟戴目丹虹盗帑锻磨反籍蜂虿起怀耿耿共用天线系统光标咕咕锢露寒卉函丈贺雀砉騞黄老驩逸见不得疆境将就驾盐车禁地精言叩源推委倰奟鍊炁内制泥菖蟠亘飘轮拑击劝耕劝乐沙锅浅儿删落史臣侍见守职谁人説话客说是谈非踢皮球投绂袜雀蚊脚文章宗匠无虑无忧霞裾香云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