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成仙。《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閒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 李贤 注:“《列僊传》曰:‘ 簫史 , 秦繆公 时,善吹簫,公女 弄玉 好之,以妻之,遂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十年,吹凤皇声,凤来止其屋。为作凤臺,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皇飞去。’又曰‘ 陶安公 , 六安 冶师。数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衝天。须臾赤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时, 安公 骑之而去’也。”
(2).比喻腾达。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
“骑龙弄凤”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比喻成仙
源自《后汉书·逸民传·矫慎》,以“骑龙”“弄凤”象征超凡脱俗、飞升仙界。例如:“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
典故与萧史、弄玉乘凤成仙,以及陶安公骑龙升天的传说相关。
比喻腾达
明代陈与郊《义犬》中,用“骑龙弄凤之兆”暗指仕途显达或人生飞黄腾达。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不务正业、虚度光阴”的负面含义,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或主流文献,可能为引申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该成语以神话意象为核心,兼具“成仙”的浪漫色彩与“显达”的现实寓意,使用时需注意文献依据和语境适配。
《骑龙弄凤》是一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表现出色、出类拔萃。
《骑龙弄凤》的拆分部首是「骑」和「龙」,共计13画。
《骑龙弄凤》源自明代李时中的《讳龙》一书。书中写道:「今日之人多好骑龙弄凤,而其词人学者,皆取枯豪翅士而发也。」后来,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的高手。
繁体字是「騎龍弄鳳」。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骑龙弄凤」的古汉字写法是「騎龍弄鳳」。
他在音乐界骑龙弄凤,声名远扬。
- 骑驴找马:形容摸索着寻找更好的选择。
- 弄巧成拙:本意是想当然地做事导致适得其反。
- 春风得意:形容人成功后得意洋洋的样子。
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独步天下。
浑水摸鱼、庸庸碌碌、平庸无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