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禄的意思、断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禄的解释

停发俸禄。《北史·高闾传》:“ 淮南王 他 奏求依旧断禄, 閭 表以为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姦情,清者不能自保。詔从 閭 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俸禄的终止或断绝,多用于官员因特殊原因失去朝廷发放的俸禄。该词由“断”与“禄”构成,“断”表示切断、终止,“禄”指古代官吏的薪俸,合义体现古代职官制度中的惩戒机制。

从构词法分析,“断禄”属于动宾结构复合词,常见于唐宋文献。例如《唐六典》记载官员渎职时“断禄三季”,《宋史·职官志》提及“官吏考课劣者断禄”。该词在明清时期逐渐被“停俸”“革禄”等表述替代,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案例。

权威典籍如《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断绝俸禄,古代对官吏的一种处分”,并引用《资治通鉴》中唐代宗时期“断禄以惩”的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印证其属于历史词汇范畴。

字源学角度可追溯至《说文解字》,“禄”字本义为“福也”,后演变为特指官吏薪给。汉代《白虎通义》已出现“禄以代耕”的职官理念,至魏晋形成系统的俸禄制度,断禄作为配套惩戒措施由此产生。相关制度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断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停发俸禄,多用于古代官员俸禄制度相关语境。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背景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北史·高闾传》,记载北魏时期淮南王奏请延续“断禄”制度,即停止向官员发放俸禄。高闾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此举会导致贪腐横行,清廉者难以自保,最终朝廷采纳了高闾的建议。这反映了古代俸禄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3.争议与影响

断禄制度常伴随官员腐败问题。若俸禄被停发,部分官员可能通过非法手段敛财,而廉洁者则因缺乏经济保障难以维持生计,导致吏治混乱。

4.相关词语

“断禄”一词浓缩了古代俸禄制度的历史矛盾,既涉及经济分配,也关乎吏治清廉。其具体应用可见于《北史》等史籍,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览...

霭郁澳门币蚌蛤襃被蔽膝琤瑽成合宠赉筹度粗细盗私傎乱冬月芳词芳情反油佛母高斗狠虐环听回逆货人见道见机行事剪弃疾学巨魁峻朵肎构廉而不刿李广未封陵汩茅菴帽子戏法蒙瀎辇阁破隙戕虐气候秦衡牷牺榷运局肉体儒柔三反山窝窝深根固本神公释手束炬説得来倘若体天头谷问疑象齿相纸贤每小起醯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