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笔的意思、断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笔的解释

止笔不书。谓停止著述。 北齐 魏收 《上<魏书>十志启》:“晚始撰録,弥歷炎凉,採旧增新,今乃断笔。”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获麟将断笔,呕凤始成《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笔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书写层面的具体含义

指书写过程中笔画的中断或停顿。常见于书法领域,描述因运笔力度、速度变化或刻意留白导致的笔画不连贯现象。例如毛笔书写时墨迹突然断开,形成“飞白”效果,体现书法艺术的虚实节奏。

二、创作行为的抽象引申

  1. 停止写作:

    指文人主动终止创作或搁置未完成的作品。如清代笔记《柳南随笔》载文人因事“断笔数日”,后引申为放弃文学事业。

  2. 绝笔的婉称:

    在特定语境中委婉指代临终前的最后作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此画乃先生断笔之作”。

补充说明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学评论或艺术分析领域。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第一义强调技术性动作,第二义侧重创作行为的状态变化。


来源依据:

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断笔”的条目解释,以及《汉语大词典》中相关用例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断笔”是一个中文成语,主要含义指停止写作或著述,既包含主动放弃创作,也包含因客观原因被迫中止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断笔”的字面原意与古代文人使用毛笔的习惯有关。毛笔一旦断裂,便无法继续书写,因此延伸为写作中断或主动搁笔。其核心含义包括:

  1. 主动放弃:因无法准确表达思想或达不到创作要求,作者主动停止写作。
  2. 被迫中止:如工具损坏(如毛笔折断)、外界干扰等客观因素导致写作中断。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北齐魏收的《上<魏书>十志启》:“晚始撰録,弥歷炎凉,採旧增新,今乃断笔”,描述其停止编纂史书的过程。近代学者谢无量在诗中亦用“获麟将断笔”比喻著述的终止。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断笔”多用于比喻创作中断,如作家因灵感枯竭、外界压力或健康问题暂停写作,例如:“他因健康问题断笔三年,近期宣布复出。”

四、近义词与延伸

相近成语包括“搁笔”“封笔”,但“断笔”更强调不可逆或长期性。其反义词则为“续笔”“提笔”。

需要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魏书》相关章节或谢无量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庸八极谤语不斵长长长檄辰精处交刺臂促调钓歌东趋西步遏过蕃育奉呈芬藴拊辑赶得及搞鬼贯结滚灯黑浸浸欢感脚管解厄寄禄格九招絶俗口齿生香枯胔历辘流输鹿走苏台马捶哤杂目观粘度蓬蒿满径牵扯乔妆打扮弃常奇靡青唇青薠榷醋染风习俗申辨神作祸作石麻失箸收帘诉苦坦迤特耸未央殿无相干显故小不忍则乱大谋萷蔘系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