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抖战的意思、抖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抖战的解释

[quiver] 发抖;哆嗦

浑身抖战

详细解释

发抖,颤抖。 臧克家 《哭郭老》诗:“谁想到,这竟成了遗书--去年十月您用抖战的手写来的短简。”京剧《杨门女将》第二场:“啊,一句话气得我浑身抖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抖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寒冷、恐惧或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身体剧烈颤抖或哆嗦。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方言表达中。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拆解与分析:


一、字义溯源与构词解析

  1. "抖"

    《汉语大字典》释为:颤动;哆嗦。如"发抖""抖颤",强调身体或物体不受控的震动状态。

  2. "战"

    《说文解字》注:"战,慄也",本义为因恐惧而发抖,后引申为泛指颤抖(如"寒战""胆战心惊")。

  3. 复合词特征

    "抖"与"战"属同义复用,通过并列结构强化"剧烈颤抖"的语义,常见于近代汉语,如《红楼梦》中"吓得浑身抖战"。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发抖,颤抖",强调因外界刺激引发的生理性战栗。

    例证:清·李汝珍《镜花缘》:"登时惊得浑身抖战。"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6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单独收录"抖战",但"抖"词条下含"哆嗦;颤抖"义项(如"冷得直抖"),"战"词条注"发抖"(如"打冷战"),二者组合符合构词逻辑。

  3. 方言文献补充

    部分北方方言(如冀鲁官话)仍保留"抖战"一词,形容因寒冷或虚弱导致的持续哆嗦(《河北方言词汇编》)。


三、典型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语义侧重 使用语境
抖战 剧烈、持续的全身颤抖 书面语/文学
颤抖 轻微或幅度小的震动 通用
战栗 因恐惧或寒冷骤然发抖 强调心理因素
哆嗦 口语化的小幅度抖动 日常对话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4. 李行健主编. 《河北方言词汇编》. 语文出版社, 1995.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出版物为准;《现代汉语词典》等可通过商务印书馆官网验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抖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二、引证与例句

  1. 文学作品:臧克家在《哭郭老》中写道:“去年十月您用抖战的手写来的短简”,此处“抖战”形容手部因情绪或生理原因颤抖。
  2. 戏曲台词:京剧《杨门女将》中有“一句话气得我浑身抖战”,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愤怒时的颤抖。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用法与语境

五、相关辨析

“抖战”与“抖动”的区别在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文学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8、9中的具体例句及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绊绊磕磕牓挂傍实边火伯翁博笑才学兼优陈宫镜粗举调摆烦缓发签浮宕符扈抚悦汉宫妃浑灏虎竹噭噭激厉尽多尽少帣鞲窥阚辣椒览读冷汗镣质娄猪谋图母夜叉飘沈钱号牵挺窍要青镂轻烟起死人而肉白骨秋径求羊戚颜蕊珠经三桓扇庖射合设棘审拟谁谁疏渐顺眼胎动恬简通理同与拓土外军硙牛伟如相父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