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抖戰的意思、抖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抖戰的解釋

[quiver] 發抖;哆嗦

渾身抖戰

詳細解釋

發抖,顫抖。 臧克家 《哭郭老》詩:“誰想到,這竟成了遺書--去年十月您用抖戰的手寫來的短簡。”京劇《楊門女将》第二場:“啊,一句話氣得我渾身抖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抖戰"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寒冷、恐懼或疾病等原因導緻的身體劇烈顫抖或哆嗦。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方言表達中。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拆解與分析:


一、字義溯源與構詞解析

  1. "抖"

    《漢語大字典》釋為:顫動;哆嗦。如"發抖""抖顫",強調身體或物體不受控的震動狀态。

  2. "戰"

    《說文解字》注:"戰,慄也",本義為因恐懼而發抖,後引申為泛指顫抖(如"寒戰""膽戰心驚")。

  3. 複合詞特征

    "抖"與"戰"屬同義複用,通過并列結構強化"劇烈顫抖"的語義,常見于近代漢語,如《紅樓夢》中"吓得渾身抖戰"。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發抖,顫抖",強調因外界刺激引發的生理性戰栗。

    例證:清·李汝珍《鏡花緣》:"登時驚得渾身抖戰。"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6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單獨收錄"抖戰",但"抖"詞條下含"哆嗦;顫抖"義項(如"冷得直抖"),"戰"詞條注"發抖"(如"打冷戰"),二者組合符合構詞邏輯。

  3. 方言文獻補充

    部分北方方言(如冀魯官話)仍保留"抖戰"一詞,形容因寒冷或虛弱導緻的持續哆嗦(《河北方言詞彙編》)。


三、典型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語義側重 使用語境
抖戰 劇烈、持續的全身顫抖 書面語/文學
顫抖 輕微或幅度小的震動 通用
戰栗 因恐懼或寒冷驟然發抖 強調心理因素
哆嗦 口語化的小幅度抖動 日常對話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4. 李行健主編. 《河北方言詞彙編》. 語文出版社, 1995.

(注:因部分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出版物為準;《現代漢語詞典》等可通過商務印書館官網驗證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抖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引證與例句

  1. 文學作品:臧克家在《哭郭老》中寫道:“去年十月您用抖戰的手寫來的短簡”,此處“抖戰”形容手部因情緒或生理原因顫抖。
  2. 戲曲台詞:京劇《楊門女将》中有“一句話氣得我渾身抖戰”,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表現憤怒時的顫抖。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與語境

五、相關辨析

“抖戰”與“抖動”的區别在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文學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8、9中的具體例句及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背敵辯對不倒晨禮刺骨答答打地鋪颠沛流離帝室放身凡侶豐钜扶栘灌浸絓銜鼓隸簡發谏職機會主義精乖靜鎮浚渠拒塞舉眼無親科差铿鈜焜燿量己亮鋥鋥料物靈字旅券沒爪蟹門扇妙理謬妄摹習陫側配嫁豈能愢愢三忘省閤聲績神考使心别氣水地摅論殊智四通擡眼天固天子妃挑撮跳鬼徒官網住湘妃椅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