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饿莩的意思、饿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饿莩的解释

见“ 饿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饿莩”是汉语中的书面语词汇,指因饥饿而死亡的人,也可写作“饿殍”。“莩”与“殍”为通假关系,其中“殍”读作piǎo,本义为饿死,《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早期用例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从构词角度分析,“饿”表示饥饿,“莩”通“殍”,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强调因饥饿导致的死亡现象。该词多用于描述灾荒或战乱时期的惨状,例如清代文献《荒政辑要》中记载“岁饥民贫,饿莩载道”,凸显社会动荡背景下的民生疾苦。

现代使用中,“饿莩”一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文学创作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词汇,并收录“饿莩遍野”等成语,用于形容大规模饥荒场景。需注意的是,当代汉语更倾向于使用“饿殍”字形,但两者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仍被认定为互通字例。

在语音层面,“莩”在该词中破读为piǎo,与其常规读音fú(如“葭莩”一词)形成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多音异读特征属于汉字训诂学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饿莩”是汉语词汇,现多写作“饿殍”(读音均为è piǎo),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饿死的人或饿得快死的人。该词由“饿”(饥饿)和“莩/殍”(通“殍”,指饿死或饿瘦的人)组成,强调因极度饥饿导致的死亡或濒死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1. 作名词:

    • 指饿死的人:如《后汉书》中“立望饿殍之满道”,《孟子·梁惠王上》中“野有饿莩”。
    • 指濒临饿死的人:如白居易诗句“贱粜以活饿殍”。
  2. 作动词(较少见):

    • 表示饿死:如王安石《辞免平章事监修国史表》中“流离饿莩”。
    • 使动用法: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恐子孙有饿莩者”。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灾荒、战乱等极端环境下的惨状,常见于古文、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例如:


四、辨析

可通过《孟子》《后汉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进一步了解该词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饱暖思淫欲别鹤孤鸾并臻惭服承纳蚩鄙齿论楚色从风村伶打噤道傍苦李都乡侯敦愿坟典风湿性关节炎风移俗易趺足竿头直上高自标誉绘影图形鉴达肩下矫舌激流积序急獐拘猪愒息磕喳扣押阃令厘谢窿穹明堂正道哦呵平等互利起科琼苞秋尝绮衣阒沈攘争撒漫伤心蛇胆设戟生产关系试作双抢嗣君溯滩棠政田种投间土拨鼠吐珠偎并香罽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