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情的意思、贰情的详细解释
贰情的解释
疑虑不安的心情。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及其临终顾託,受遗作相,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词语分解
- 贰的解释 贰 (貳) è “二”的大写。 变节,背叛:贰臣。贰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情的解释 情 í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
专业解析
“贰情”属于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训诂与文献用例进行解析:
一、字义溯源
- 贰:在《说文解字·贝部》中被释为“副益也”,段玉裁注指出“凡副贰者,皆非正也”,引申为不专一、有异心,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子盍蚤自贰焉”。
- 情:《玉篇·心部》定义为“人之阴气有欲者也”,既可指真实心意(《论语·子路》“如得其情”),也可指客观状况(《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语境释义
该词在现存古籍中可见两种用法:
- 变节之心:见于宋代陈亮《酌古论·李愬》“岂人心之有贰情”,指将士临阵时的动摇心态。
- 双重状况: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载“贰情交瘊”描述复杂事态,此处作并列情形解。
三、训诂学依据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特别强调“贰”含“疑而不定”的核心语义特征,这与“情”的多义性结合后,形成既有主观情感游移、又指客观情状变化的复合语义场。
网络扩展解释
“贰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èr qíng,其核心含义为疑虑不安的心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解析
- 贰:在古汉语中可表示“二”或“变节、不专一”。
- 情:指情感、心情。
- 组合后,“贰情”指因疑虑或矛盾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 此处强调君臣间无猜忌、百姓信任的状态。
常见误解辨析
- 与“二情”的区别
部分资料(如、9)提到“二情”指“异心”,但“贰情”更侧重内心的疑虑,而非直接背叛。
- 现代误用
有网页(如)将其解释为“感情不忠”,实为引申或误读,需结合语境判断。
使用场景
- 适用于描述因信任危机、矛盾引发的心理状态,如:“面对流言,他始终心怀贰情。”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文或文学创作中。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名臣序赞》原文或权威词典(如、8)。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若渴八方宝传裁度参言承续丑比词格达马鼎兴断交嚲懒法锦飞抢斐如飞土逐害粉装玉琢盖头根实钩落带瓜割诡辔含光旱伞荷繦河上花图鹤篆洪钟环琨教士稽浸羁鞅描金男爵啮蚀切摩轻轩仁隐肉父丧狗三夏缫演声技霜芬束诫书铺死不要脸谈次天征贴燮同案分离统领吐曜土朱魏国山河违教无等弦外音小辈细面条